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PKC-NMDA受体通路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
  • 项目名称:PKC-NMDA受体通路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0823
  • 申请代码:H09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崔伟华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在临床麻醉中可导致术后躁动等不良事件,对控制手术患者近远期疼痛具有不利影响。其机制与阿片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PKC-NMDA受体伤害反应系统的激活有关。复合输注利多卡因或氯胺酮则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本研究拟通过建立不同麻醉方案下的大鼠切口痛模型,运用行为学,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等方法,结合微透析和反相高效液相测定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测定细胞内钙浓度,深入研究瑞芬太尼对痛觉传导通路上不同部位的PKC各亚型转位/激活的影响和NMDA受体亚基NR1、NR2B丝氨酸磷酸化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探索传统钠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和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在抑制阿片类药物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上有何异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本课题组三年来在PKC-NMDA受体通路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研究上取得了如下成果 1.疼痛行为学测试显示,瑞芬太尼停药后可导致大鼠机械痛阈值降低,但对热痛觉阈值无明确影响。利多卡因可明确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机械痛阈值降低。 2.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显示,瑞芬太尼停药后可导致大鼠脊髓后角、大脑皮质S1 区和海马组织中NMDA亚单位NR2B的Ser1303位点磷酸化(p-NR2B)水平升高;免疫组化显示,瑞芬太尼导致大鼠脊髓后角、大脑皮质S1 区和海马组织中NMDA亚单位NR2B Ser1303位点磷酸化(p-NR2B)阳性细胞增多。上述改变与动物行为学改变时间上存在关联。 3.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显示,瑞芬太尼停药后可导致大鼠脊髓后角、大脑皮质S1 区和海马组织中PKC经典型中的PKCgamma亚型膜转位激活水平增加,而不是PKCalpha、PKCbeta1和PKCbeta2等亚型。 4.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瑞芬太尼诱导大脑皮质S1区CaMKII磷酸化水平增高;免疫荧光显示,CaMKII定位于皮质S1区神经元,瑞芬太尼可导致其荧光强度增加。复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抑制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中瑞芬太尼诱导的CaMKII磷酸化水平增加,且与行为学改变时间存在关联。 5.微透析实验结果显示,瑞芬太尼可导致皮质S1区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水平明显升高;牛磺酸水平出现升高趋势。利多卡因可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升高。该区域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与行为学改变存在关联,可能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形成。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1
崔伟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