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应用生物标志物指标(IP25)重建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白令海海冰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 项目名称:应用生物标志物指标(IP25)重建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白令海海冰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6164
  • 申请代码:D061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许云平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卫星观测海冰的历史仅有30多年,短时间尺度的海冰记录难于完全揭示海冰与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因此利用古环境指标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海冰变化就显得非常必要。白令海作为连结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通道,其沉积物是高分辨海冰记录的良好载体。本项目将使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手段研究白令海沉积物(来自IODP 323航次),利用一个新的海冰生物标志物指标IP25重建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白令海海冰的演化,并结合指示海洋表层水温度(UK'37、TEX86)和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甾醇、长链烯酮)的生物标志物指标,探讨白令海表层水温与海冰分布的关联及浮游藻类群落对海冰变化的响应。鉴于目前只有国外极少数科研单位开展了利用IP25重建海冰的工作,还未涉及白令海区域,本研究将为这方面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数据。

结论摘要:

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卫星观测海冰的历史仅有40 多年,短时间尺度的海冰记录难于完全揭示海冰与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因此利用古环境代用指标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海冰变化就显得非常必要。白令海作为连结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通道,其沉积物是高分辨海冰记录的良好载体。在本项目中,课题组通过向大洋钻探高知岩芯库申请,获得了白令海沉积物柱状样,并与国家海洋局一所、二所合作,获取了来自白令海及邻近高纬度海域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等分析仪器,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型海冰生物标志物IP25的研究工作,建立了IP25的标准分析方法;在2012-2013年间,作为亚洲唯一的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受邀请参加了全球IP25的比对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来自白令海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全面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包括海冰标志物IP25、浮游古菌生物标志物GDGTs、陆地高等植物生物标志物长链烷烃、脂肪酸、脂肪醇,浮游藻类生物标志物甾醇等, 重建了全新世期间白令海表层水温度(SST)、浮游藻类组成(包括硅藻、黄绿藻、甲藻等)、海冰覆盖变化等一系列重要的环境气候信息。截至目前,已经在Climate of the Past, Biogeosciences, Marine Chemistry, Organic Geochemistry发表论文,并数次在学术会议上交流相关成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8 会议论文 7 专利 2
许云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