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急需进一步改革,且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农产品加工及贸易型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等农产品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优势作用尚未明显体现。本项目应用演绎-命题-检验的规范分析方法,提出"主导企业有实力和动力采取农产品供应链全程安全控制行为,能发挥保障食品安全的主导作用"的命题,在利用大量食品安全事件和判别矩阵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对主导企业实施食品安全控制行为的优势及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行为模式、影响因素和行为效率问题,验证项目命题。研究结论对农产品供应链主导企业发挥优势、变被动监管为主动实施食品安全控制行为具有启示作用,对政府为主导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创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Quality safety of agri-product;Supply chain;Food enterprises;Food safety;regulation
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农产品供应链看,生产环节农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食品加工环节添加有害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批发零售环节储存和卫生条件不合格等问题都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农产品供应链是由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构成,位于各环节的生产经营主体负有食品安全的行为责任,政府则负有重要的监管责任。食品安全与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直接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必须了解供应链现状和主体行为特征,研究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 本研究从供应链全程的视角,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农业生产者、生产加工及贸易型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等供应链主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主体的食品安全控制行为及改进措施,探讨政府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对策。研究从调查主体的食品安全信息认知入手,分别对生产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消费环节主体的食品安全控制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机制的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构建生产主体、流通主体、监管主体为核心的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和具体对策。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监管效率,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