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其高效率、低污染及适用燃料(如氢、碳氢化合物等)范围广等优点而成为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开发热点,但直接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SOFC 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SOFC 阳极材料Ni-YSZ(加入氧化钇稳定剂的ZrO2)表面因出现积碳(coking)和硫中毒现象而失去活性,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对Ni-YSZ 体系积碳和硫中毒引起阳极失去活性的微观机理还不太清楚,因此还没有很有效的解决途径,极大地限制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本课题旨在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及从头算原子热力学方法,从原子层次和电子结构方面对Ni-YSZ 和Cu-CeO2(阳极替代材料)体系及其积碳和硫中毒问题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阐明不同阳极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积碳和硫中毒差异的微观机理,并通过对体系中 Ni、Cu 的合金化改性及CeO2 的掺杂改性研究,为SOFC 阳极材料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solid oxide fuel cells;anode;carbon deposition;sulfur poisoning;first principles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其清洁、高效、低污染及适用燃料(如氢、碳氢化合物等)范围广等优点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但其阳极材料存在亟待解决的硫中毒和积碳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对积碳和硫中毒现象的形成机理有了一定的理解,提出了抗积碳催化剂应具有有效地氧化碳的能力和抑制C-C键形成的能力。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如SOFC阳极燃料的氧化发生在复杂的“电解质,电极和燃料气体”三相界面上,且SOFC工作在高温和不同气体分压环境中),对SOFC阳极材料三相界面处原子和电子结构特征的研究尚不充分,对其因积碳和硫中毒失去活性的微观机理还没有系统地解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SOFC改性(如用3d,4d,5d金属与Ni形成合金来替代Ni,对Cu掺入活性金属Fe,Co,Pd等)及设计新型的SOFC阳极材料提供翔实的理论依据。四年来,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结合第一性原理热力学方法,对纯净的及金属修饰掺杂的YSZ和CeO2体系从原子水平和电子结构层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建立了更优的SOFC阳极材料模型,澄清了Ni-YSZ三相边界微观结构。揭示了Ni-YSZ和Cu-CeO2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气体分压下硫中毒和碳沉积的形成机理,分析了掺入IB族金属(Au,Ag,Cu)的Ni基合金催化剂表面的抗积碳机制,阐明了表面合金及替位掺杂(如Sn,Au,Rh等)对提高Cu-CeO2,Ni-YSZ,YSZ及YSZ+O体系的抗硫中毒性能的内在机理,针对性地提出阳极材料碳沉积抗硫中毒问题解决方案,为提高SOFC阳极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课题组共发表SCI论文57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培养博士生6人,硕士生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