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新型高k栅介质SrHfON薄膜的制备与物理特性研究
  • 项目名称:新型高k栅介质SrHfON薄膜的制备与物理特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0902110
  • 申请代码:E02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冯丽萍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项目针对目前高k栅介质材料研究中所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出并开发一种新型高k栅介质SrHfON薄膜,旨在不降低SrHfO3薄膜介电常数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善SrHfO3薄膜的热稳定性,探索影响SrHfON栅介质薄膜物理特性的相关物理机理。本项目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SrHfON薄膜,通过调节射频磁控溅射的主要工艺参数以及恰当的后处理技术,来适当改变SrHfON薄膜的成分和成膜质量,通过系统地研究SrHfON薄膜的成分与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探索制备和优化SrHfON薄膜的途径,阐明SrHfON薄膜和栅极以及硅衬底之间的界面作用规律,揭示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理,发展和深化与高k栅介质薄膜物理特性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为高k栅介质材料的实际应用奠定重要的材料科学基础。

结论摘要:

本项目采用第一性原理对新型栅介质材料SrHfON的电子结构和电学性质进行了理论预测,揭示了N掺杂位置、掺杂浓度对SrHfON能带结构、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N取代Hf、Sr、O位后形成SrHfON化合物的形成能和结合能皆为负值,其中N取代O时具有最小的形成能和结合能,表明此取代最稳定也最容易发生。随N掺杂浓度增加,界面过渡区厚度增加,价带偏移和导带偏移减小。N掺杂浓度为20%时,价带偏移和导带偏移分别降为1.5 eV和1.1 eV。继续增加N掺杂浓度,导致导带偏移低于1eV,将引发栅极遂穿漏电流。为了避免栅极遂穿漏电流,N掺杂浓度不宜超过20%。在理论计算基础上,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成功地制备出新颖的SrHfON栅介质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氮流量、预处理、后退热处理等对SrHfON/Si界面微结构及电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随溅射功率增加,Si和SrHfON栅介质薄膜间互扩散作用增强导致界面及近界面缺陷增多,界面层厚度和界面态密度增加,栅极漏电流增大。氮流量较小时,SrHfON/Si界面处形成Hf-N键、Sr-N键,有效地阻止O、Si 元素的互扩散,使界面态密度减小,栅极漏电流降低。氮流量较大时,SrHfON/Si界面处会形成N原子聚集,使界面缺陷增多,界面态密度增大,栅极漏电流增大。采用NO气体对Si 衬底进行预处理,SrHfON/Si界面态密度和有效氧化物电荷密度减小,栅极漏电流降低。采用N2气氛退火,发现退火时间延长有利于界面附近应力释放,使界面态和氧化物陷阱减少,栅极漏电流降低。随退火温度增加,Si/SrHfON界面层厚度减小,界面态密度降低,SrHfON薄膜介电常数增大,栅极漏电流减小,器件表现出更加优良的界面和电学特性。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SrHfON高k栅介质Si MOS器件的电学性质进行了模拟计算。基于WKB近似,在分析高k栅介质/Si 衬底能带结构基础上,通过将多子带等效为单子带,建立了综合考虑直接隧穿和F-N隧穿耦合作用下栅极漏电流在强反型时的解析模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成功地探索了制备和优化SrHfON薄膜的途径,阐明了SrHfON薄膜和硅衬底之间的界面作用规律,揭示了SrHfON薄膜及其MOS器件的电学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理。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27篇,EI收录2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5
  • 0
  • 4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2 会议论文 6
冯丽萍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