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果内腐病是发生在无花果上,由其传粉榕小蜂在传粉过程中携带串珠镰刀菌等真菌繁殖体进行传播的一种常见病害,很难控制。内生真菌在木本植物上具有控制病原菌损害的作用,而且与其多样性有关。前期研究发现,在西双版纳8种代表性榕树榕果上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同时,在对叶榕和高榕榕果内发现了内腐病的初期症状,接着在钝叶榕和疣枝榕上发现严重的内腐病症状,造成榕树种子数量和质量严重降低,依赖榕果繁殖的榕小蜂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整枝枯死或大量落果。在人工培养基上,用分离自对叶榕榕果的内生真菌与其内腐病菌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有4种内生真菌对内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鉴于此,本项目拟选取西双版纳地区发生榕果内腐病的4种榕树为研究材料,利用真菌学、真菌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榕果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结合行为生态学技术,通过人工套袋控制放蜂实验,探讨榕果内生真菌与内腐病菌的互作机制。
endosepsis disease;endophytic fungi;endophytic bacteria;diversity;change
选取的4种发生内腐病菌的榕树榕果中共分离得到580多株内生真菌纯培养,经鉴定属于12个属;获得89株内腐病原菌纯培养,经鉴定属于4个属,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形态学和显微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属内生真菌纯培养中,镰刀菌属(Fusar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n)和小丛壳属(Glomerella)在所研究的4种榕树中均有发现,为常见种群,且所占比例均远远高于其他内生真菌;在实验研究的4种榕树榕果上,内生真菌不存在明显的寄主专一性。小蜂进入前、后,4种榕树上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群基本相同。分子生物学结果。对叶榕榕果内生真菌可分为11个属,小蜂进前后赤霉属(Gibberella sp)和镰刀霉属(Fusarium)为优势菌株,稍有变化,小蜂进入后毛霉属((Mucor sp)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赤霉属(Gibberella sp)和镰刀霉属(Fusarium)仍为优势菌株,占到了总菌株的50%以上。钝叶榕榕果内生真菌可分为11个属,小蜂进前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和镰刀霉属(Fusarium)及赤霉属(Gibberella)为优势菌株,稍有变化,小蜂进入后和曲霉属(Aspergillus)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和镰刀霉属(Fusarium)及赤霉属(Gibberella)依然是优势种类,占到了总菌株的50%以上。内生细菌多样性结果对叶榕和钝叶榕榕果中分离得到的88株内生细菌均找到了与其相似对最高的菌株,代表菌株可分为7个属16种,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优势菌株,占了总菌株数的58%。供试13株内生细菌对于不同的病原菌表现出了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swx15和swx25号广谱性最大,可以抑制6种病原菌;swx5和swx8号可以抑制5种病原菌;swx1、swx4及swx10号可以抑制4种病原菌;swx24、swx31及swx6号可以抑制3种病原菌;swx13和swx34号可以抑制2种病原菌;swx18号的广谱性最低只能抑制1种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