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机体的影响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总的看来是一种良性双向调整作用,即通过触发机体自身固有的调整系统,实现其防病治病、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尚未系统研究过。本项研究采用记录大鼠内脏神经中枢孤束核神经元单细胞活动和动脉血压及胃运动,分辨在血压升高和血压降低以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对孤束核"增强"和"抑制"双向调节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升血压和降血压穴位以及促进胃运动和抑制胃运动穴位对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和孤束核两类神经元活动的调控作用,系统探讨针刺穴位引起的双向调节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神经机制。
本研究采用记录大鼠内脏神经中枢NTS神经元单细胞活动和动脉血压及胃运动,分辨在血压升高和血压降低以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对NTS"增强"和"抑制"双向调节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同时研究升血压和降血压穴位以及促进胃运动和抑制胃运动穴位对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和NTS两类神经元活动的调控作用,系统探讨针刺穴位引起的双向调节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神经机制。结果表明针刺不同穴位都对不同状态大鼠NTS神经元活动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对血压及胃运动都有不同形式和不同强度的调节效应,这种调节效应与是否直接或间接激活NTS神经元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节段性交感神经有关。当迷走神经兴奋性占优势时促进胃运动且引起降压效应,而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则抑制胃运动且引起升压效应,使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够保持在不同活动背景情况下的平衡状态,发挥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效应。而且,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有双向调节效应,可能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综合作用是对机体的双向良性调节效应。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针刺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但这种效应都是纠正机体机能活动向正常平衡与稳态状态方向的良性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