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程度高,形成一个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密集区.面临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可能后果,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脆弱性表现日渐突出。通过搜集国内外权威机构数据资料,调研中外典型城市,以城市发展规划为切入点,(1)分析评估不同气候风险因子(台风、极端气象灾害、海平面上升等)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机制和脆弱性水平;(2)选择重点城市(如上海、宁波、杭州)建立适应性指标体系,量化评估长三角地区在人口、经济总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治理等方面的支撑能力;(3)设定不同的气候风险情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利用GIS等城市空间规划技术对气候风险因子与城市规划要素在时空布局上进行叠加分析,评估不同风险因子的影响范围、程度,基于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出重点城市减小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课题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优势和应用价值。
climate change;adaptive management;resilient city;risk governace;adaptation planning
课题以长三角城市密集区为例,开展了文献梳理、实地考察、部门管理者研讨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国内外案例研究等研究活动。针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识,影响及脆弱性,适应现状,以及适应规划的目标及优先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梳理出一些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主要贡献如下一、概念和理论创新。厘清了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概念,从中国现实需求和发展特点出发提出发展型适应与增量型适应,气候容量等新的概念,拓宽了我国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思路和视野。二、方法学创新。梳理了适应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两大风险治理领域的共性和差异,整合开发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的流程,即基于脆弱性评估、风险评估、风险认知、风险管理分析基础上的适应规划研究,并选择长三角城市群、典型城市及社区三个不同的治理层级进行了方法应用和案例研究,证明了方法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三、政策创新。从治理模式入手,通过国内外案例比较,分析了中国目前的政府主导型风险治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通过理论剖析和个案研究提出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城市综合风险治理的适应性、有效性的政策路径。主要内容和结论 1.脆弱性评估构建了适用于长三角城市地区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分别进行了长三角16个城市的社会经济脆弱性评估、上海市分区县的洪水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的驱动因素可分为5类,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气候敏感性、社会风险保障、气候防护及生态环境因子。 2. 未来长三角地区高温、降水、热带气旋风险评估; 3.风险认知分析以上海为例,通过400多份问卷、多次社区访谈和30多位部门代表座谈,发现城市居民、决策管理者及研究人员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气候风险的理解及适应需求存在差异性。 4. 风险治理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大联动中心示范项目为例,分析了城市综合管理与灾害应急管理的创新整合机制。 5. 适应规划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邀请了10多个相关部门开展了参与式适应规划研究,分析了开展适应规划的主体、功能、内容及可借鉴的经验。 6. 对策建议。基于适应性管理和适应性规划的理念与方法,结合国内外案例城市调研,提出构建韧性城市(resilient city)、提升城市综合风险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