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结构性状是大豆最重要的生态性状之一,对大豆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但该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尚未见报道。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采用亲本为小黑豆与GR8836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次级群体,精细定位生育期结构性状的主效基因,以期获得与基因遗传距离小于1cM的标记位点,为该性状的改良提供高效的辅助选择标记;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分离基因,初步验证基因功能;通过序列比对,确定所得基因在模式植物中的同源基因,推断该基因在大豆发育基因网络中所处的可能位置。所得结果对阐释大豆生育期结构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丰富大豆发育遗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Soybean;Developmental period traits;E1/e1;photoperiod;dCAPS
生育期结构性状是大豆最重要的生态性状,对大豆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但该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鲜少见报道。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利用小黑豆与GR8836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次级群体,精细定位生育期结构性状的主效基因。本研究所得标记与基因的遗传距离为0.4 cM,为该性状的改良提供高效的辅助选择标记。利用已公布的E1/e1基因序列,克隆大豆RIL群体中选择全生育期较长及全生育期较短的株系的全长序列,初步证实本研究的目标基因为E1/e1基因,并进一步利用QPCR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处理条件下E1/e1基因在大豆生育期近等基因系生育后期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 显、隐性位点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及大豆开花后的表达差异较大。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大,在长日条件下,基因的表达量在R5至R6阶段即鼓粒期的表达量最低,以生理成熟期表达量最高。在短日条件下,E1/E1基因的表达量相差很大,在花荚期的表达量较初花期高近50倍,而后降低,至成熟期,表达量又有所提高。e1/e1基因在短日条件下表达量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规律性较明显。在自然条件下,e1/e1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在长日条件下,e1/e1基因从花荚至鼓粒初期表达升高,至鼓粒期,表达量下降至很低。在短日条件下,e1/e1基因的表达量均不高,除鼓粒期外,呈递减趋势。另外,本研究开发了E1/e1基因的dCAPS标记,并用以分析南美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的E1/e1基因类型,结果证实该dCAP标记可用于不同大豆材料E1/e1基因型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