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哀牢地区是以今天云南滇西的保山为中心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今天的保山市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在春秋战国至西汉,曾建立了一个地方性的政权- - 古哀牢国。本课题将对哀牢地区出土的铜器制作技术进行较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揭示古哀牢地区铜器的技术特征,探索其在古哀牢国文明史上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还将围绕云南青铜文化的源流问题,研究古哀牢地区青铜文化的来源、对洱海区域青铜文化和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以及与东南亚和其他邻近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研究内容是从铜器的制作技术出发,对哀牢地区主要墓葬、遗址出土的铜制品、矿冶遗址和矿产地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课题将对龙陵大花石、昌宁坟岭岗、腾冲固东、昌宁达丙八甲大山、昌宁大田坝、昌宁大团山等墓葬群和遗址出土的金属样品和遗物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成分、金相、形貌、矿相、铅同位素比值的分析。将特别注意解决古哀牢地区金属技术属技术的演变与古代民族的关系。
The Ancient Ailao;Bronze Culture;Technical analysis;;
通过对古哀牢青铜文化中的铜器文物进行实物样品的分析、制作工艺的考察、有关矿产的调研,并结合历史文献的研究,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古哀牢地区出土铜器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特征,并结合铸造技术发展特点、纹饰特征等对古哀牢出土部分典型器物进行比较和断代,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古哀牢地区的青铜文化的概况。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哀牢地区出土器物共有6种材质红铜、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铜锡锑合金、铜砷合金、铜锡砷合金。春秋时期,合金配比技术较差,还没能很好地把握器物合金配比与机械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出土铜器一般为红铜、铜锡、铜砷合金,锡含量一般低于5%;该地区所采用的加工方式主要有铸造、铸后冷加工、热锻、热锻后冷加工。各期加工方式不固定,视具体的器物情况而定,规律性不明显。本课题以昌宁大甸山为重点研究墓地,该墓地出土铜器存在3种材质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以锡青铜为主,铜器随着器物类型的不同锡含量有所不同,表现在不同墓葬出土的同类铜器含锡量较为集中,同墓葬出土的不同器物含锡量差别明显;铅锡合金配比为薄壁空心的铜器所专用,合金配比与器物类型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明大甸山时期古人已有意识的使用锡和铅。大甸山铜器有铸造、铸造后受热、铸造后冷加工、热锻等多种加工方式,以铸造为主,热锻的器物为部分生产工具和兵器。对昌宁和云龙等地出土的铜斧制作技术的分析比较表明,大甸山墓地出土铜斧以及昌宁其它地区出土的铜斧在合金配比与滇文化出土铜斧比较接近,基本为铸造而成,而云龙坡头出土的不同文化类型的铜斧以热锻加工为主。大甸山墓地大部分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布非常集中,这些器物涵盖了装饰品、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兵器等,不少器物的造型和装饰风格在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比较常见,这表明了大甸山墓地出土的具有文化多样性的铜器来源单一。对大甸山墓地出土铜弯刀和铜盖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大甸山M2出土的特殊铜器类型应当与墓主的身份地位相关,这些铜器具有特殊的用途,与其他铜器来源不同。对大甸山和腾冲出土铜鼓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大甸山铜鼓与文山句盯铜鼓矿料来源接近,腾冲铜鼓与滇文化铜鼓矿料来源接近矿料来源分析表明,大甸山墓地铜器的铜矿可能来源于滇西兰坪盆地也不排除来自于个旧和建水的可能;云龙坡头出土铜斧可能来自滇西兰坪盆地和腾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