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研究
  • 项目名称:会泽超大型铅锌矿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2054
  • 申请代码:D02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罗泰义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区新发现的碳酸岩具有分布广泛、剖面系统、类型多样等特点,初步研究表明该碳酸岩属于印支期产物,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具有一定的时空联系,而且其中的方解石碳酸岩与矿化关系紧密。项目拟通过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厘定会泽碳酸岩的矿物组成、岩石组合类型、构造控制因素、侵入机制、活动时限及系统的同位素特征,进一步探讨碳酸岩活动与铅锌矿成矿的关系、碳酸岩活动的地球动力学及其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关系,项目有助于完善碳酸岩的岩石学理论,有利于深入了解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演化规律及深部动力学特征,有可能对会泽铅锌矿及川滇黔铅锌矿矿集区的成矿找矿规律提出新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找矿实际意义.

结论摘要:

会泽铅锌矿是我国著名的高品位超大型铅锌锗矿,关于巨量金属的来源及堆积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矿区主要赋矿层位为石炭系摆佐组碳酸盐岩地层,在矿山各级坑道的赋矿围岩中,常发育透镜状、岩株状或岩筒状的顺层或穿层的富含斑状自形白云石的泥质“脉体”或条带;申请者根据地质观察和初步的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大地构造动力学特征,提出这些富含白云石斑晶的泥质“脉体”可能代表了深源火成碳酸岩的次火山相,因而对于拓展会泽铅锌矿的成矿与找矿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对于在川滇黔铅锌矿集区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关键问题是证实这些脉体的岩浆成因,但是,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探索,申请者不得不承认,这些“脉体”或条带最可能是石炭纪的沉积粘土岩,经历了后期的白云石化及热液致裂作用改造,以近似于次火山相的形态产出于赋矿地层中。主要的证据包括 (1)XRD分析表明粘土岩的基质主要组成矿物是埃洛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普遍含有石英碎屑;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都没有发现典型的与火成碳酸岩相关的特征矿物。 (2) 主量元素特征表明这些泥质“脉体”还可能是钾质斑脱岩(富钾),但进一步的锆石分选测年工作表明,绝大部分的锆石为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500-1200Ma.,与同时期区域上黔中黔北的沉积铝土矿的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基本一致。 (3)沉积粘土岩与当时泻湖相沉积的膏盐层共生,后期热液成矿过程中,膏盐被成矿热液溶解反应殆尽,粘土岩则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充填在可能的空间中,形成次火山相的就位特征;C-O同位素特征表明,斑状白云石化可能是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对上述粘土岩改造的结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罗泰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