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材料化学工程
  • 项目名称:材料化学工程
  • 项目类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批准号:21125629
  • 申请代码:B0603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邢卫红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十多年来,申请者一直从事膜材料与膜过程相关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系统开展了陶瓷膜反应器研制及工程应用研究。通过对陶瓷膜渗透性能及传递机理的研究,获得了陶瓷膜微结构与功能的定量关系,建立了面向反应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方法;通过对膜分离与反应过程匹配机理的研究,构建了膜反应器设计模型,开发出多釜串联加氢膜反应器、气升式环流膜反应器、盐水精制沉淀式膜反应器等;通过对膜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研究,揭示了超细颗粒与材料表面作用机理,提出了同离子协同控制技术,建立了20余项膜反应器工程,实现了在对氨基苯酚、环己酮肟、盐水精制等生产过程的工业化应用。近五年发表期刊论文109篇,被SCI收录48篇,EI收录64篇。申请发明专利60项(已授权29项)和PCT专利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2)、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等15项科技奖励。

结论摘要:

围绕化学工程领域反应与分离两个重要单元操作过程,开展了膜反应器的应用基础研究。以气固相反应、沉淀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等为研究对象,开展膜传质机理、膜材料及膜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反应过程与膜分离过程匹配机理等研究,解决了膜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问题,推进了膜反应器的工业化应用,进一步丰富了膜材料和膜反应器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在气体净化、盐水精制、环己酮肟和丁酮肟生产等过程中应用18套,单个膜反应器工程达到规模20万吨/年。主要学术贡献与创新点如下 1、研究了高温腐蚀环境下陶瓷膜微结构演变规律,开发出纳米纤维增强陶瓷颗粒颈部联结的方法,解决了高温下陶瓷膜稳定性的问题;采用原位粒子烧结结合纳米纤维增韧,制备出工业规模的高温除尘用碳化硅陶瓷膜,并应用于高温窑炉尾气净化过程,实现了尾气粉尘的超低排放。 2、研究了气体在陶瓷膜中的传递机理,基于修正的K-C方程、气体Darcy定律以及高温膨胀对膜材料影响,建立了传质性能和膜微结构参数关系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气固分离过程中滤饼生长规律,开发出膜面污染控制技术。 3、针对有机硅单体生产过程中湿法水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将陶瓷膜与流化床耦合构成流化床膜反应器,实现了有机硅单体合成与气体净化一体化,消除了湿法水洗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硅粉转化率和二甲的选择性。 4、将催化氧化反应与陶瓷膜耦合用于氨肟化过程,获得了膜操作条件与反应条件的协同机制,基于膜分布器开发出无溶剂氨肟化工艺;将化学沉淀与陶瓷膜耦合构建了沉淀式膜反应器用于盐水精制过程,实现了钙镁离子一步去除,缩短了精制工艺。 5、开发出陶瓷膜超滤-纳滤-双极膜电解的乳酸清洁生产新工艺,构建了双极膜电解乳酸钠的膜反应器,使氢氧化钠得以循环利用,建成了千吨级的应用示范,实现了无废渣废气的排放。项目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9篇,其中SCI收录31篇,申请中国专利12件,PCT专利3件,获得美国授权专利1件,参编两本书;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被聘为十二五国家科技重点专项(高性能膜材料专项)专家组专家与江苏特聘教授;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和江苏省333一层次人才计划。指导毕业博士4名,硕士25名。开展了较广泛的学术交流,担任国际膜大会组委会主席、中美化工会议分会主席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6
  • 18
  • 0
  • 4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2 获奖 6
邢卫红的项目
期刊论文 23 会议论文 16 获奖 10
期刊论文 108 会议论文 40 著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