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广西中东部基性火山岩捕获物揭示西华夏深部岩石圈
  • 项目名称:广西中东部基性火山岩捕获物揭示西华夏深部岩石圈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2047
  • 申请代码:D02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郑建平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华夏是否存在古陆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与中国东部其他地区相比,人们对西部华夏地区深部岩石圈状况的了解,还非常有限。火山作用的天然深钻取样,提供了探索大陆基底属性和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桂东-湘南和桂中一带发育煌斑岩和偏碱性基性火山-侵入岩,含上地幔和深部地壳岩石捕虏体及其碎解物。拟选择该区不同时代(晚古生代以来)、位置(深断裂带内和带外)基性火山-侵入岩及所携深部岩石圈直接物质(捕虏体/捕虏晶),利用现代技术进步(如原位分析)进行详细岩相学和矿物内部结构研究基础上的主元素、微量元素、PGE和同位素(如硫化物Re-Os、锆石U-Pb-Hf)对比,开展寄主岩浆来源区性质反演,和岩石捕虏体的定性、定年和尽可能的定深研究。根据壳-幔事件的耦合或不耦合关系,深入探讨研究区的块体属性、深部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成果有助于从岩石圈演化过和壳-幔物质交换角度,提供华南区域成矿作用和背景研究的基础资料。

结论摘要:

华夏是否存在古陆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与中国东部其他地区相比,人们对西部华夏地区深部岩石圈状况的了解,还非常有限。火山作用的天然深钻取样,提供了探索大陆基底属性和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桂东-湘南和桂中一带发育煌斑岩和偏碱性基性火山-侵入岩,含上地幔和深部地壳岩石捕虏体及其碎解物。选择该区不同时代(晚古生代以来)、位置(深断裂带内和带外)基性火山-侵入岩及所携深部岩石圈直接物质(捕虏体/捕虏晶),利用现代技术进步(如原位分析)进行详细岩相学和矿物内部结构研究基础上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如锆石U-Pb-Hf)对比,开展寄主岩浆来源区性质反演,和岩石捕虏体的定性、定年和尽可能的定深研究。根据壳-幔事件的耦合或不耦合关系,深入探讨研究区的块体属性、深部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成果有助于从岩石圈演化过和壳-幔物质交换角度,提供华南区域成矿作用和背景研究的基础资料。发表国际SCI论文6篇。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 1) 开展了以广西东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中锆石捕虏晶为对象的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发现与华北和扬子大陆相似,西部华夏地区有未暴露的太古代基底。该基底的主体年龄是2.9-2.5Ga的,也有3.85Ga、3.55Ga和3.3-3.2Ga的年龄等。它们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2.5Ga至≥3.9Ga。说明西部华夏地区的基底经历了复杂的改造过程,包括3.6-3.2Ga、2.5Ga、1.0Ga和0.5Ga时的地幔物质加入,和2.0-1.8Ga和1.6-1.5Ga时的地壳再熔融事件等。成果发表在GCA上。 2) 开展了以广西中东部地区的白垩纪煌斑岩(89 Ma)和古近纪玄武质岩石(51-28 Ma)为对象的岩浆成因、源区特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发现上述两类幔源岩浆反映了岩浆源区发生了从白垩纪的EM2型岩石圈地幔向古近纪的DM型软流圈地幔的转变,同时伴生有岩石圈地幔减薄、置换作用的发生。成果发表在Lithos上。 3) 开展了以练山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为对象的华南地幔属性和南显生宙地幔演化动力学研究,发现现今其陆下岩石圈厚度仅为80-100 km,克拉通内练山新生饱满(类型1)和古老难熔(类型2)岩石圈地幔共存,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在中-新生代时处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成果发表在Gandwana Res上。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郑建平的项目
期刊论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