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乳鸽消化道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项目名称:乳鸽消化道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2047
  • 申请代码:C1701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邹晓庭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本项目在分析鸽乳成分的基础上,拟通过对0-10日龄乳鸽消化道的形态学观察及消化酶活性的检测,揭示其消化道系统发育的规律,克隆鸽的胃泌素、胃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原基因,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日龄乳鸽消化道组织中的表达,揭示消化酶发育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乳鸽早期胃肠道上皮组织中细胞因子(EGF、IGF-Ⅰ和TGF-α)受体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方法检测三种细胞因子受体EGFR、IGF-ⅠR和TGF-αR mRNA丰度,研究三种细胞因子受体基因表达与乳鸽早期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乳鸽消化道发育的机制,为人工鸽乳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本项目应用RT-PCR方法克隆乳鸽小肠粘膜消化酶(氨基肽酶和蔗糖-异麦芽糖酶)、胃肠道激素(生长激素释放肽和胆囊收缩素)及胰腺消化酶(胰蛋白酶原)、小肽转运载体(PEPT1)、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1)和葡糖转运载体(GLUT2)基因片段,RACE-PCR克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长链脂肪酸受体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乳鸽消化酶基因在不同日龄的表达变化及乳鸽肠道营养素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表明孵化后期及出壳后早期鸽小肠形态、消化酶活性和消化吸收关键基因mRNA表达变化显著(P < 0.05),且随日龄变化在小肠各段的发育模式各不相同,其中肠粘膜水解作用是鸽小肠早期发育阶段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限速步骤;PEPT1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量随日龄呈曲线形式增长,并在出壳后3 d时达到最大值;十二指肠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表达量在胚胎期随日龄显著升高(P < 0.05),出壳后其表达量先下降后上升并在出壳后8 d时达到最大值。空肠和回肠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量随日龄呈线性增长且空肠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克隆得到SGLT1、GLUT2、PEPT1、I-FABP、FAT/CD36片段长度分别为855 bp、2282 bp、946 bp、762 bp、946 bp,与其他鸟类具有较高的同源性;FAT/CD36 I-FABP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中均存随日龄的增长其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但在回肠中却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性。研究表明FAT/CD36和I-FABP可作为美国王鸽十二指肠和空肠发育的标志基因,同时胃肠道激素基因的成功克隆为探明不同日龄乳鸽胃肠道激素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揭示胃肠道激素调控乳鸽早期肠道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1
邹晓庭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