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生态效应场分析的高密度中心区绿地空间结构量化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生态效应场分析的高密度中心区绿地空间结构量化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008062
  • 申请代码:E08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谭瑛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东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本项目通过生态效应场分析方法的应用,获得绿地空间结构的生态效应辐射范围,以此建立生态视角,构建定量化的高密度城区绿地空间生态高效结构模式。首先选择我国典型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为研究空间,以绿地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规划、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不同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GIS遥感解译、景观指数计算方法等技术获取中心区绿地的空间资料和植被结构,应用各类环境测量专业仪器现场观测获取其生态资料;基于生态效应场分析方法,计算各中心区绿地的生态效应场强、梯度变化、场范围等,运用景观格局分析、矩阵分析方法建立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效应场之间的关联模型,寻找生态效应的绿地空间结构驱动指数,并据此建立绿地空间结构生态效应评价模型;结合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定量地研讨各驱动指数的空间配置,从而构建高强开发和低碳环保双向需求下的绿地空间结构的生态高效模式;最后基于模式提出绿地空间结构规划控制策略。

结论摘要:

本项目选择从生态效应场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高密度中心区绿地空间规划方法。首先选择我国典型高密度城市中心区(8个城市,10个中心区)为研究空间,以绿地空间格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规划、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气候学不同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现场勘察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获取中心区绿地的空间资料和植被结构,应用各类环境测量专业仪器现场观测获取其生态资料,构建绿地空间指数数据库及生态指数数据库;基于生态效应场分析方法,计算各中心区绿地的生态效应场强、梯度变化、场范围等生态效应指数,定量评价高密度中心区生态效应;运用景观格局分析、矩阵分析方法进行绿地空间格局与生态效应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寻找生态效应场的绿地空间格局驱动指数,并据此建立绿地空间格局生态效应评价模型;结合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定量地研讨各驱动指数的空间配置,从而构建高强开发和低碳环保双向需求下的绿地空间格局的生态高效模式。结果表明 (1) 高密度中心区绿地存在综合生态效应场。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显著的作用。绿地斑块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增湿效应随其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形状指数与温湿度的关系显著高于斑块面积和周长与温度的关系。 (2) 高密度中心区绿地的生态效应场具有梯度变化的特转增。生态效应场强度随半径增大而产生梯度变化。在这个范围内,噪声也存在着梯度变化。 (3) 在城市高密度中心区内,对于单个斑块绿地,可以优先选择规划绿化面积在1000-10000平方米范围的绿地,并且形状以成条带状或组团状的形状边缘较为复杂的绿地;对于中心区总体的绿地布局来看,采用斑块镶嵌的模式能更好的发挥绿地的生态效应。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谭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