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大量挖掘、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选定使用频次较高、理论记载完整的中脘、天枢、上巨虚三穴,从形态学角度筛选出治疗肠病的最佳腧穴组方,并冠名为"肠病方"。并运用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通过对结肠黏膜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及核因子-KB等的观察,及脊髓和延髓c-Fos蛋白的表达、高位颈髓与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RD)的神经元活动,进而探讨腧穴组方对结肠粘膜损伤保护的机制及其针刺信号传导途径与整合的机制。为腧穴"肠病方"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支持,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各学科临床配穴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从而为创立科学而系统的腧穴配伍理论体系(针灸处方学),进一步发挥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
prescriptions of acupoint;intestinal mucosal injury;integration;biological signal;
目前,实验针灸的研究多注重单穴机理研究,较少腧穴处方配伍研究,与针灸临床多穴处方使用的现状和针灸文献中多穴组合治病的记载不符。为探讨腧穴组方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本实验在延续“胃病方”研究的基础上,对历代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筛选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腧穴,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际,进行腧穴配伍。以乙酸灌肠所致UC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肠病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机制、观察针刺信号在中枢神经的表达情况。为腧穴组方研究补充新的内容,为针灸临床提供理论和实验指导。结果显示(1)中脘、天枢、上巨虚三穴不同配伍组合治疗UC模型大鼠,以三穴配伍使用效果最为明显,三穴组合在UC治疗上表现为协同作用。(2) 核因子NF-кB在乙酸所致UC模型鼠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在电针腧穴“肠病方”后,可以下调NF-κBp65的表达,上调血清MPO含量。(3) 电针腧穴“肠病方”可以减少c-fos阳性细胞在延髓、下丘脑和颈髓的表达,表明电针“肠病方”可以通过中枢神经对肠粘膜损伤有良性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