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外精细地质观测、构造解析、微观构造分析为基础,结合运用多种构造测年方法,通过对西秦岭岷县-武都地区典型断层的构造变形分析和对其所控制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性质、形态、充填、变形等特征以及与断层活动有关的地貌特征研究,建立该地区新生代以来断裂构造活动的构造事件序列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确定新生代以来断裂由挤压逆冲向左旋走滑转换的时代、查明新生代以来不同方向(北西、北东、南北等)断层在不同构造阶段的
西秦岭位于环绕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梯度带内,是中国东西部构造-地貌转换过渡的关键地段。对该区域断裂构造新生代以来变形方式和历史的研究,对澄清目前有关青藏高原变形与隆升过程存在争议的问题和正确认识陆-陆碰撞汇聚的远程边界构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秦岭北东向和北西向典型断层的构造分析和与断层相关的红层盆地沉积与变形特征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初步认识(1)西秦岭内部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层早新生代变形以逆冲推覆为主,走滑作用微弱;晚新生代以整体的不均匀隆升和沿块体边界走滑为特征;(2)根据西秦岭晚中生代-新生代红层盆地的岩石组合、不整合面、构造变形等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层、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层和新近纪构造层,这三个构造层反映了西秦岭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3)提出了西秦岭作为整体的隆升起始于新近纪末期(3.6Ma),并且这种隆升与下地壳甚至上地幔在南北挤压应力作用下增厚和向周缘流变蠕动有关,尽管现今GPS观测资料表明走滑作用存在,但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上并不是主要因素;(4)西秦岭地貌隆升与地壳表层构造变形之间具有时间上非耦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