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西藏雅鲁藏布江及狮泉河流域砷的来源及表生富集机制
  • 项目名称:西藏雅鲁藏布江及狮泉河流域砷的来源及表生富集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3100
  • 申请代码:D03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李社红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西藏雅鲁藏布江及狮泉河流域分别是藏南和藏西阿里地区最为重要的农牧城镇饮用水源,地处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此前的研究发现该区存在砷超常富集的现象,河水砷含量可达252μg/L,但迄今对该区砷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也未见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报道。本项目拟对这两个重要流域中的砷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研究,查清该流域干流及各支流不同环境介质(包括不同类型的岩石、土壤、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热泉等)中砷的浓度及空间分布;通过设置控制断面和模拟实验,以及对相关特征组分(包括可指示不同来源的常量及微量组分)变化的分析研究,确定该区河湖高砷水的确切来源;利用样品砷的结合态与形态分析技术,研究西藏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砷的迁移转化过程及表生富集机制。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丰富砷的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理论,还将为该区可能发生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已按计划完成了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和研究目标。即通过详细系统的野外踏勘、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及狮泉河(森格藏布)流域砷的分布、来源及富集机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1)雅鲁藏布江和狮泉河流域水体砷的分布: 雅鲁藏布流域高砷河水主要分布于日喀则以西的上游区域及拉萨河上游部分河段,特别是上游支流多雄藏布(As 83.2 μg/L)、马泉河(也称当却藏布;As 37.7 μg/L)砷富集明显。日喀则以东向下,随着低砷河流的汇入稀释及沉积吸附,河水砷含量降低明显。森格藏布流域干流砷含量范围为3.10~188 μg/L,平均值达79.3±59.1 μg/L,该流域河水砷含量普遍较高,尤其是狮泉河,除了个别支流河水外,基本都大于50甚至100 μg/L。其中朗久河、热玛江梅布河、那果等支流砷含量高,对整个干流高砷背景的贡献最大。(2)雅鲁藏布江和狮泉河流域岩石、土壤、沉积物砷的分布: 西藏水体沉积物中砷的含量为1.52~227 mg/kg,平均值为42.3 mg/kg,显著高于全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10.0 mg/kg。不同水体沉积物中砷的含量高低依次为热泉沉积物(219 mg/kg)>咸水湖沉积物(79.8 mg/kg)>淡水湖沉积物(71.0 mg/kg)>河水沉积物(36.2 mg/kg)。狮泉河流域的沉积物、土壤和岩石砷含量明显高于雅鲁藏布江流域。(3)河水与沉积物中砷的关系: 沉积物中的砷与相应的水中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现场踏勘、室内吸附-解吸实验以及沉积物XAFS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砷主要来自对水体砷的吸附,即水体砷是源,沉积物是汇,而非相反过程。(4)水体组分特征与砷来源: 众多直接或特征元素地球化学间接证据证明,该区砷异常主要源于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两侧强烈的地热活动带来的高砷地热水。并推断该流域中缺乏直接来源证据的热玛江、尼热木布河等高砷河段也应是由于地热活动带来的异常。(5)西藏雅鲁藏布及狮泉河流域地热活动导致的砷异常已在部分地区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 会议论文 3 著作 2
期刊论文 73 会议论文 7 著作 4
李社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