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ABR功能受损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胆碱能血管生成机制
  • 项目名称:ABR功能受损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胆碱能血管生成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0529
  • 申请代码:H02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冲
  • 负责人职称:讲师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多发病之一,患者预后不良。研究发现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功能可以作为急性心梗预后的一个预测因子,决定急性心梗病人的死亡率,但其机制不明。胆碱能血管生成通路是指尼古丁与内皮细胞上的α7 nAChR结合后,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使新生血管生成增加。我们提出ABR功能受损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胆碱能血管生成机制,即ABR功能受损,使胆碱能血管生成通路功能减弱,急性心梗预后不良。在整体和细胞水平证明ABR功能受损导致急性心梗后新生血管生成减少;及ABR功能受损导致胆碱能血管生成通路功能减弱;并在α7nAChR基因敲除小鼠上验证ABR功能受损致急性心梗预后不良与α7nAChR有关。阐明ABR功能受损通过胆碱能血管生成通路导致急性心梗预后不良这一新的理论机制,为改善急性心梗预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结论摘要:

心肌梗死(MI),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是心血管系统活动最重要的自身调节机制。其功能以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来表示,通常用去窦弓神经术(SAD)破坏其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ABR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及预后相关,如慢性心衰,脑卒中,内毒素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等。1988年,意大利学者La Rovere 及Schwartzs分别在病人及犬模型上发现了ABR功能可以影响MI的长期预后,即ABR功能较低的病人或犬,其MI急性期后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ABR功能较高的病人或犬。但ABR功能影响MI预后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研究报导尼古丁可以作用于α7nAChR促进肿瘤细胞的增值及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然而α7nAChR与ABR功能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是否在血管新生中发挥作用仍不清楚。酮色林是一个传统降压药物,对5-HT2A和α1受体都有较强的亲和力。我们前期的研究证明小剂量的酮色林可以显著的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ABR功能,而不影响其血压。因此酮色林可作为恢复ABR功能的工具药。但是单纯恢复ABR功能,能否促进MI术后的血管新生,并增强其心功能以改善其预后目前还不清楚。 本项研究首先在大鼠上证实了ABR功能降低影响MI预后,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并明确ABR功能降低导致MI术后的血管新生减弱,从而影响MI大鼠的预后;其次,证实了ABR功能导致vagus-ACh-α7-nAChR通路功能降低,从而使MI大鼠的血管新生减弱;最后,酮色林能够通过改善ABR功能来促进SHR大鼠MI术后的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其预后。总之,本项研究提出了“改善ABR功能能够促进血管新生进而改善MI预后”这样一条新策略,为改善MI的预后找到了新的药物靶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刘冲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