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壳模型研究质子晕核矮偶极共振的集体性
  • 项目名称:壳模型研究质子晕核矮偶极共振的集体性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 批准号:11147130
  • 申请代码:A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马海亮
  • 负责人职称:助理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滴线附近原子核的奇特行为是目前核物理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质子晕核中弱束缚的晕质子与核芯之间相对运动会形成软共振模式,导致在光核截面上显现明显低于巨偶极共振能量和强度的矮偶极共振。但是弱束缚的轨道亦可经由阈能效应产生矮偶极共振,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集体效应而后者是基于单粒子激发。微观的组态混合壳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且可给出实验室系下真正的多体波函数。我们拟从壳模型出发研究质子晕核基态性质和矮偶极共振,给出共振态的跃迁密度和跃迁强度,由跃迁矩阵元的组分判别低能电偶极共振态的集体性,另外巨偶极共振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针对性的比较。进一步扩展本申请中的方法亦可应用于研究原子核其他振动模式

结论摘要:

滴线附近原子核的奇特行为是目前核物理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质子晕核中弱束缚的晕质子与核芯之间相对运动会形成软共振模式,导致光核截面上显现明显低于巨偶极共振能量和强度的矮偶极共振。微观的组态混合壳模型在轻核区计算结果一般与实验符合较好,不仅可以给出实验室系下的多体波函数,且能对原子核各种运动态如单粒子态和集体态等进行统一的描述。我们提出了在壳模型框架下计算偶极共振态径向跃迁密度以及检验共振态集体性的方法,并研究了近质子滴线核17,18Ne的矮偶极共振性质。计算结果表明虽然17,18Ne中都存在矮偶极共振,但是从跃迁密度和跃迁矩阵元组分分析,17Ne的矮偶极共振是集体性的且是由价质子与核芯之间相对运动引起,而18Ne的矮偶极共振则是非集体性的,更接近于巨共振的组态劈裂。我们的工作为研究轻核的共振态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进一步扩展该方法亦可应用于研究原子核其他电振动模式。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 会议论文 2
期刊论文 14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9 会议论文 1
马海亮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