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杂交和自交以及SSR和InDel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研究了杂交和基因渐渗过程对杂草稻群体快速适应性进化的影响。获得了栽培稻×杂草稻和杂草稻×杂草稻不同组合杂种及后代,建立了研究材料体系。通过对杂种及其后代的适合度分析,发现分离后代群体中有些组合的适合度产生了不同的变异,适合的类型能够在自然的选择下生存和进化。对大量杂草稻天然群体异交率的检测和分析表明,杂草稻群体的总体异交水平较低,但在不同群体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结果还表明杂草稻的异交率与对应群体的杂合度和特有等位基因频率呈正相关。来自于伴生栽培稻不同品种的异交对于杂草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都有重要影响,天然杂交和基因渐渗使杂草稻群体不断从伴生的栽培稻品种中获得新基因而导致杂草稻的遗传分化和适应性进化。通过对来自不同纬度梯度杂草稻的种子休眠性和种子萌发行为研究,发现起源于栽培稻的杂草稻种子不具休眠性,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杂草稻进化出的一种类似休眠,但由阈值温度来控制种子萌发的新机制。共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应邀作国际和国内特邀报告各一次,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各2名,博士后1名。获奖2项。
英文主题词Weedy rice; outcrossing rate; introgression; adaptive evolu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