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膳食结构改变,高血压、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有关这类疾病的发展起源是近年来的一研究热点,受DOHaD学说启发,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我们推测成年后膳食结构的极大改变所致成年前后营养环境不匹配会增加这类疾病的发病风险。为验证该假设,拟采用移民流行病学与动物实验相结合,选取于1962~1965年出生的三个人群①出生、成长在贫困农村,长大后移民城市,近年来膳食结构改变较大的一个队列;②出生、成长在贫困农村,现仍生活在农村,较贫困,多年来膳食结构变化不大的一个队列;③出生、成长在当时条件较好的城市家庭,多年来膳食结构也变化不大的一个队列;动物实验模拟人群的三个队列;比较他们的BMI值、脂肪含量、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谱在三组中的差异,从而探讨成年前后营养环境不匹配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的表观遗传机制。
early life;nutrition;mismatch;metablic diseases;
本课题组承担该项目后,所开展的工作包括(1)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撰写出生体重与成年慢性疾病、膳食模式与胃癌等系列SCI论文4篇,主要结果如下①出生体重与后来血压间呈负相关,这种关联主要在出生体重与收缩压间存在;②高出生体重增加成年超重/肥胖的风险;③低出生体重增加成年后冠心病的危险性,出生体重每增加1kg,成年后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10~20%;④健康膳食模式能够降低胃癌的危险(OR = 0.69;95% CI: 0.53, 0.89),而西方膳食模式与饮酒模式增加胃癌的危险(OR=1.59, CI: 1.25, 2.04;OR= 1.37, CI: 1.11, 1.7)。(2)对大学生探讨了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血压及骨密度的关系,发现传统的中国膳食模式有利于健康的体质指数及骨密度,而西方膳食模式会增加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风险,富含钙的膳食模式有利于减少骨质缺乏的危险。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居民膳食调整的方向应在坚持“中国传统”型膳食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钙类食物的摄入,避免“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这样有利于保持适宜体重及良好的骨密度。(3)人群移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①男性,城市组的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大于农村组,而总胆固醇低于农村组,相应地,城市组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农村组,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低于农村组,迁移组与城市组接近;②女性,农村组的BMI、腰围、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于城市组,而空腹血糖低于城市组,相应地,农村组的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城市组,迁移组与城市组接近。(4)动物实验结果①仔鼠12周时,与对照组、营养不良组比较,高脂高蛋白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与葡萄糖耐量降低;②仔鼠35周时,与对照组、营养不良组比较,成年后对照转高脂组、成年后营养不良转高脂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与葡萄糖耐量降低;③14周时,高脂组雌鼠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营养不良组雌鼠的血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组雌鼠与雄鼠的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④6组仔鼠36周时的血脂水平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在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目前利用该课题已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meta分析4篇、论著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数据还在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