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家蚕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及转运机制
  • 项目名称:家蚕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及转运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1768
  • 申请代码:C17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林英
  • 依托单位:西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家蚕是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卵黄原蛋白(BmVg)是卵黄磷蛋白(BmVn)的前体,是卵形成和胚胎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在卵中,BmVn占总蛋白的40%;在雌蛹中,占蛹总蛋白的40%。本项目,一方面将通过对BmVg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和相关的转录调控元件、转录因子的研究,以阐明该蛋白是怎样合成的,特别是在雌蛹脂肪体中高峰度合成的机制;另一方面将通过卵巢移植、挽救白妙卵突变体(vit) 的BmVgR 基因功能、以及原核或真核表达的BmVgR功能域与BmVg的结合实验等,以阐明BmVg怎样被高效转运到卵内的机制;并证实BmVg对家蚕卵及胚胎发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营养物质。本项目对BmVg的合成及转运机制的揭示,将有助于利用BmVg特异的启动子,构建蛹脂肪体生物反应器和创造转基因"永久蛹"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其它鳞翅目害虫的Vg和VgR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生态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新思路。

结论摘要:

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是卵黄磷蛋白(Vitellin,Vn)的前体,Vn是卵形成和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在绝大多数昆虫物种中,卵黄磷蛋白占总卵蛋白的80%以上,而家蚕中占40%。本项目对家蚕BmVg基因结构、功能、调控及转运机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应的结果。首先分析发现,BmVg基因位于家蚕第27号染色体nscaf2800上。BmVg在雌蚕上簇时期到成虫变态期开始表达,到上簇第3天迅速达到很高,然后在整个蛹期持续表达;而雄蚕中也有微弱表达。在雌蚕体内下调BmVg,蚕卵的数量会减少、卵色变白及胚子的孵化率下降;卵黄颗粒的形态变的不规则、数量减少,其BmVg的信号也减弱。表明BmVg是卵形成和胚胎发育中不可替代的营养物质。其次,本项目对BmVg基因的转录进行了研究。首先发现蜕皮激素可诱导家蚕脂肪体中BmVg转录,并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预测到73个调控元件,对参与蜕皮激素应答的BmBrC-Z2和Homodomain家族BmPOUM2转录因子调控BmVg进行研究。发现BrC-Z2和BmPOUM2在雌蚕变态期前后的转录趋势与BmVg一致。BmBrC-Z2下调后BmVg也下调,且表型类似。进一步研究表明,蜕皮激素调控BmVg,首先是将信号通过受体复合物(EcR/USP)传导给BmBrC-Z2,BmBrC-Z2一方面直接结合在BmVg启动子上游的两个BrC-Z2位点上;另一方面与转录因子BmPOUM2相互作用,以复合物的形式结合在BrC-Z2/POU元件上对BmVg的转录进行调控。暗示BmVg的转录调控机制是非常复杂。 最后,本项目对转运Vg的受体(BmVgR)进行了探讨。克隆了BmVgR基因,定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与报道的21种昆虫VgR类似,具有的典型的LDLR保守功能结构。BmVgR作为卵巢特异的蛋白在雌性家蚕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有表达。并发现家蚕vit突变体表型是由BmVgR基因缺失一段150bp的编码序列,导致编码的BmVgR蛋白功能异常,即该BmVgR蛋白虽然能够结合BmVg,但不能在卵中的酸性条件下正常解离而降解,最终导致vit突变体后期胚胎发育因营养缺乏而致死。下调正常雌性家蚕BmVgR,发现其表型与vit突变体和BmVg下调后的个体表型一致。结果显示,BmVgR承担了结合和转运BmVg到各组织器官中发挥功能的重要受体。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林英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