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前期研究表明,野菊花提取物具有一定抗乙肝病毒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为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并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本课题拟首次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等方面,通过深入探讨二者在溶解性能、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等方面作用的贡献,阐明其抗乙肝病毒协同作用机制。课题的完成,将力图深入阐明野菊花抗乙肝病毒作用物质基础间的配伍关系和作用机理,探索中药用药特点;为野菊花进一步的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并为对其传统作用功效"清热解毒、疏肝明目"的现代阐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思路;也为利用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用药特点积累经验、方法和思路。
Chrysanthemum indicum L.;anti-HBV activities;terpenes;flavonids;synergistic action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本课题深入系统地分析了野菊花中抗乙肝病毒活性部位中萜类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并利用HPLC/MS建立了药效相关的指纹图,首次同时测定了活性部位中其中六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了其中4个活性成分在野菊花药材中的含量,基本阐明了野菊花抗乙肝病毒活性部位的物质基础,并为野菊花药材及活性部位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次深入系统完成了野菊花抗乙肝病毒活性部位中倍半萜类和黄酮类两大类主要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利用HPLC/MS分析技术、超滤法、透析法、细胞试验、动物整体试验等研究手段,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二者在溶解性能、与蛋白质结合能力、免疫抑制作用、肝保护作用、对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影响等作用功效的不同贡献。 通过课题研究,深入阐明了野菊花抗乙肝病毒作用物质基础间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配伍关系和协同作用机理,完成了基金项目的各项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共分离鉴定了36个化合物,发现3个新化合物(Chrysanthguaianolide A 、Chrysanthguaianolide B和Chrysanthemdiol A ),24个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得到1个具有抗乙肝病毒和肝保护作用活性部位(即药效团CIC部位)。已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6篇,会议论文1篇);待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6名。 课题的完成,为野菊花进一步的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用药特点积累了经验、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