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中黄连多以生品粉末入丸药治疗消渴症,其剂量折算成小檗碱(Ber)的量仅为当今Ber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剂量的1/7。古今疗效的确切性与用量的差异性,提示黄连以粉末入药治疗消渴症,其效应成分绝非能由所含Ber和药根碱(JR)解释。本课题拟运用具有全面捕捉确立中药效应成分的四维指纹图谱、效应器官细胞固相色谱等,结合植物化学-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的三维研究体系,佐证黄连粉末入丸药治疗消渴症的用药特点;以Ber、JR、Hdber及其组合的大鼠胃液浸出、肠吸收、血液和药效血液指纹图谱为基准,分析黄连粉末相对应各阶段的指纹图谱,结合效应器官固相色谱等方法捕捉确立其效应物质;对不同环节效应物质的药代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分析,明确效应成分的动态变化和疗效的关系。以期证明黄连粉末或黄连生品中小糪碱部分以Hdber形式存在的假说,系统阐明黄连以粉末入药治疗消渴症这一古老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
Rhizoma Coptidis;8-hydroxy dihydroberberine;berberine;Xiaoke Diseases;Diabetes Mellitus
经检索文献发现冠名“黄连丸”治疗消渴症的古方就有15种之多,而且在这些方药中黄连均为生品且以粉末为丸。最具代表性的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黄连丸”(黄连、生地)等;《 肘后方》 治消渴多尿用黄连为粉末作蜜丸服[6];《鸡峰》卷十九中记载,单味黄连丸治疗消渴等。由此可见,黄连是迄今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而且古代应用多以生品粉末入丸药,古方中黄连以粉末入药治疗消渴症必有其合理性! 首先,比较研究黄连粉末、黄连煎剂、小檗碱(Ber)、药根碱(Jat)、效应成分群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确立黄连粉末(黄连丸剂)具有降糖调脂的功效,且作用效果优于等剂量的煎剂、小檗碱以及小檗碱、药根碱和药根碱的混合物,显效时间也先于等剂量的煎剂、小檗碱、药根碱以及小檗碱和药根碱的混合物;继而,比较研究黄连粉末胃液浸出指纹图谱肠道吸收指纹图谱及其血液的指纹图谱,研究效应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确立黄连丸口服后在大鼠肠道中检测到8-羟基二氢小檗碱,并合成8-羟基二氢小檗碱,并对其降糖调脂功效与小檗碱进行了对比实验,证实其降糖调脂功效确切,独特的作用机制既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又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再而,研究黄连粉末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的研究;从药动学角度揭示黄连丸具有优越的降糖调脂的药代作用机理,黄连丸中的效应物质Ber\Jat的达峰时间、血药浓度、血药总量、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半衰期等指标均优于等剂量的黄连煎剂中的各对应的效应物质的动力学参数,而且也优于各单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从PK-PD角度揭示黄连丸具有优越的降糖调制作用的机理,部分结果显示其作用机理均为在药效部位与受体结合后产生药效,或在效应室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或诱导基因的表达后产生药效,这与我们的机理研究相吻合;最后,从肝细胞膜肝细胞固相色谱法研究黄连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及量效关系,确立黄连粉末中的小檗碱和药根碱和肝脏细胞膜受体结合的量高于与之相对应的单体的量,从一个侧面说明黄连丸治疗2型糖尿病起效快且稳定的原因。 本课题系统地反映黄连粉末入丸药治疗糖尿病的效应物质或效应物质的协同疗效与体内动态的过程,科学地捕捉并能确证效应物质,系统地阐明黄连以粉末入药治疗消渴症的科学内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对黄连的传统用药经验赋予现代科学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