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束是传统但仍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稳定和可控的表面胶束,可以用于生物矿化的模板和表面图案化材料。本项目致力于通过设计与合成系列含有介晶相基团或π叠加作用基团的两亲性分子,通过研究压力对分子的电子激发态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高压下胶束结构和形态的演化规律,研究高压下形成的胶束在常压时的稳定性,构建高压下胶束变化的模型,并发展制备高压相特定形态结构的自组装材料的新方法。
高压下胶束的研究在国际上开展的并不多,我们选择了两种典型的通过不同驱动力能形成胶束的分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2,5-二-(11-十一醇基)-3,6-二-(2-噻吩基)-1,4-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11),分别依靠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研究高压下溶胶-凝胶相变和高压下π-π相互作用。压强6.37 Kbar下,CTAB胶束发生了由胶束相到凝胶相的相变。这个相变有明显的压强滞后现象,说明此相变为一级相变。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凝胶相的结构与CTAB 晶体的结构相似,但凝胶相分子间距要比晶体的分子间距稍大一点。在准静水压条件下,DPP-11 固体没有发生相变。但随着压力的增加,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在DPP-11 胶束中发现了DPP-11 固体中新的远红外吸收峰,此峰随着压力的增加蓝移,是由于胶束中π共轭染料基团的π-π相互作用增强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