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取信社会公众,会计师事务所求信誉谋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由于审计质量的内隐特质,微观上能否有效抑制审计师的质量削减行为(Reduced Audit Quality acts, RAQ),始终是摆在我国行业监管者和事务所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项目将紧扣我国审计师工作环境的基本特征,首先对我国审计师RAQ行为的基本状况进行考察,并基于职业压力分析对其基本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而聚焦RAQ行为的伦理维度,深入探寻该行为的审计师伦理决策过程,并重点考察道德强度对不同RAQ行为频度差异的解释力;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审计师RAQ行为的缓解机制进行研究,并实证考察正式的质量控制系统和非正式的心理契约隐性机制的有效性。最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础上,设计并提出符合我国审计环境特征的审计师RAQ行为的行业监管对策和事务所管理建议。
Individual auditors;audit quality;auditor workloads;IPO Expertise of Engagement Auditors;moderator
在三年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顺利完成了本项目,基本达到了课题的预期目标。本课题紧扣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和审计师工作环境的基本特征,在密切跟踪国际审计质量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依据行为科学、审计和相关经济学理论,使用中国审计师档案数据,对审计质量削减行为的基本成因、决策过程及其缓解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首先,个人审计师工作压力对审计师质量削减行为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管制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们的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增加了审计质量削减行为发生的概率,最终导致了审计质量下降,且上述结果主要体现在复核合伙人而非业务合伙人身上。作为缓解机制,个人审计师行业经验、中期审计、审计任期以及事务所规模有助于缓解压力的负面影响。此外,工作压力对审计报告决策亦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过度工作负荷下,个人审计师更不倾向于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且审计报告滞后时间更长。上述研究不仅拓展了国际RAQ行为研究,而且支持了当前PCAOB关于限制个人审计师工作量的建议。其次,基于更具风险且更为复杂的IPO审计环境,我们考察了个人审计师IPO审计专长是否有助于提高IPO审计质量。研究发现,个人IPO审计专长与更低的盈余管理、更少的盈余重述、更强的盈余反应以及更高的审计费用相关。研究进一步发现,事务所战略性地将具有IPO审计专长的个人审计师分配至IPO审计项目中。上述研究首次为个人审计师IPO审计专门化提供了经验证据。再次,聚焦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IPO注册制改革,我们考察了我国IPO发行定价制度变迁对审计师选择和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管制而非市场力量决定了发行价格时,公司更可能选择低质量审计师且更可能夸大发行前盈余。不过与管制者的普遍担忧相反,没有证据表明市场基础定价将导致发行价格高估。此外研究发现,公司IPO时采取的财务报告策略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基础定价在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上更为有效。最后,研究还从事务所合并、个人审计师性别差异和职业发展阶段、SEO管制、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以及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等多个角度,对审计质量、审计师独立性、审计效率以及审计师选择进行了考察并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总之,本研究全面揭示了个人以及事务所层面影响审计质量的行为、经济和制度因素,并对相关的决策过程和缓解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事务所管理对策、行业监管策略以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