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多虫寄生现象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多虫寄生现象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2609
  • 申请代码:H24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姜庆五
  •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寄生虫病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一个体多虫寄生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与单一寄生虫寄生的流行病学存在着巨大差异。由于传统医学将各种疾病看作是由单一病原体引起的一个孤立的整体等多种原因,致使该现象的流行病学研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本项目将针对中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在现场调查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有效融合多种不同来源的数据信息,系统描述不同生态环境下多虫寄生现象的分布特征、确定家庭和空间聚集性是否存在及其作用、探讨寄生群落内部虫种间及与外部生态环境相依存在的关联性以及深入分析个体与家庭等不同层次水平上的危险因素,建立研究该现象的关键技术,掌握该现象的流行规律,为采取科学高效的一体化共同防治策略和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寄生虫病在我国仍然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均认为同一个体多虫寄生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本项目针对中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以安徽省和四川省的两个不同类型的研究现场为基础,通过血检和粪检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个体的寄生虫感染状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体和家庭信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空间数据,整合了不同来源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建立了贝叶斯空间分析模型、主震荡型分析模型和克里格模型。结果发现,研究现场的多虫寄生现象非常轻,不同生态环境下多虫寄生现象并不相同,未发现它们的分布具有家庭聚集性和空间聚集性,并且不同虫种的危险因素并不不同血吸虫病的发生与个体的年龄和职业因素关系比较密切,而蛔虫的发生与个体因素(光脚从事农业活动和职业)和家庭因素(收入的高低)均关系密切,这为采取科学有效地一体化防治策略和干预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的方法为类似研究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空间分析模型,进一步丰富了寄生虫病空间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4 会议论文 3
姜庆五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