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城市空间结构与历史街区的活力变迁研究
  • 项目名称:城市空间结构与历史街区的活力变迁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1178269
  • 申请代码:E0801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浩锋
  • 依托单位:深圳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扩张,许多城市的历史城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现象。历史城区活力的保护和复兴作为目前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和揭示城市物质环境和非物质形态的功能质量要素之间的关联。本课题应用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和GIS技术,在目前已形成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形成系统的大跨度的历史比较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构造城市物质形态要素与功能质量要素的量化指标关联模型,揭示城市局部形态的改变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对历史街区活力的维持、发展和演变所起的作用。同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目前历史城区的保护、更新和利用的实践工作进行评估,建立以系统量化分析为基础的规划设计的度量和评估方法。本课题从定量的角度探讨城市形态与功能活力的历史演化关系,对于探索我国城市历史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指导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结论摘要:

本项目应用空间句法的网络分析方法,重点通过上海、广州、西安、澳门、中山等5个城市的对比和丽江、泉州、青岛、深圳的个案研究,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对历史街区活力变迁的影响。研究以空间与功能的模式关系入手,以19世纪末至今城市发展的四个典型历史时期(1900s,1940s,1980s和2010s)为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在“城市整体—历史城区—历史街道”等三个不同尺度层面的变化及其与城市用地功能布局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了历史城市演化历程中的规律性现象和自身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对中心变迁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城市形态特征对维持历史街区的功能和活力所起的作用。本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空间与功能的多尺度关系贯穿了历史城市演变的整个过程,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心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特点。城市形态的特征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建设文化在空间上留下的形态印记在城市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并成为城市中有意义的历史场所。维持紧凑的步行尺度的形态的同时保持与城市前景网络(较高的全局可达性)的联系对于延续历史城区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多尺度效应初步构建了城市活力的评价模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进行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的实践探索。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历史城区的激活或更新,功能提升和环境的改善需要城市的物质形态系统特别是空间网络结构的配合,这种配合不能仅局限于历史城区自身的范围,而需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考虑历史城区与城市的多尺度结构关系。保留历史遗产的物理真实性固然重要,但更应该保护的是历史遗产获取功能与社会文化意义的生存环境和运行机制,唯有此才能使其内涵得到延续和发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5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8 会议论文 6 著作 2
王浩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