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小麦表皮蜡质合成和运输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 项目名称:小麦表皮蜡质合成和运输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000744
  • 申请代码:C13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胡晓君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临沂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植物表皮蜡质是位于植物最外层的保护物质,研究表皮蜡质对提高植物抗逆性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表皮蜡质含量与逆境的关系,很多报道结果相互矛盾。近期研究发现,蜡质成分在植物抗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蜡质成分复杂,负责蜡质成分合成和运输的酶多为膜结合酶,转基因技术又需要繁琐的组培过程,很难进行蜡质成分的功能研究。小麦是六倍体作物,组培再生难,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蜡质成分的功能研究更难进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拟采用RACE方法克隆小麦TaCer1、TaCer4、TaCer5和TaCer6基因,用Tilling方法诱导突变体,验证基因功能;并以突变体为材料,优化Tilling技术的EMS浓度和筛选DNA混合比列,以期提高Tilling技术的诱变效率和筛选效率;同时研究基因突变体在正常条件和PEG、ABA、4℃、NaCl处理条件下的蜡质成分和基因表达量,以期了解几种主要蜡质成分的功能。

结论摘要:

植物表皮蜡质是位于植物最外层的保护物质,研究表皮蜡质对提高植物抗逆性有重要意义。在本项目中,我们利用EMS诱变产生了小麦的Tilling群体,获得了蜡质表型突变体M3代和其他有用突变体材料,并研究优化Tilling技术的EMS浓度和筛选DNA混合比例。采用RACE方法克隆小麦TaCer1、TaCer4、TaCer5和TaCer6基因,研究了PEG、ABA、4℃、NaCl、38℃、SA、全光照和全黑暗对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发现PEG、ABA、4℃、NaCl和SA处理在不同的品种中均能引起基因表达量的增加,但增加快慢不同。研究逆境胁迫条件下小麦叶部蜡质表型、含量和成分变化,发现小麦表皮叶蜡质形状为片状晶体结构,逆境胁迫不影响蜡质晶体的形状,但是影响蜡质晶体的大小和密度;PEG处理极显著增加叶部蜡质含量,而除高温处理,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叶部蜡质含量;苗期小麦叶部蜡质中烷烃和脂肪酸含量较多,逆境胁迫影响蜡质组分的含量和碳链长度。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6
期刊论文 40 会议论文 2 获奖 2
胡晓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