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云南澜沧江流域河谷植被与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分异及其成因研究
  • 项目名称:云南澜沧江流域河谷植被与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分异及其成因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195
  • 申请代码:C02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朱华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云南澜沧江流域河谷植被和植物区系在短距离发生了巨大的分异, 在其南段(下游)为印度-马来西亚类型的热带雨林, 中段具有类似非洲的半萨王纳植被, 北段(上游)具有古地中海植被的残余类型-马基植被及以油橄榄(Olea)为特征种的硬叶小叶林,这个特别的生物地理现象并不能完全用"澜沧江流域河谷是亚洲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来解释。本研究提出假设,澜沧江流域河谷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分异的形成与一系列地质历史事件即喜马拉雅隆升-古地中海关闭, 印度板块的漂移筏运了非洲植物区系成分及印度板块的推挤而致使包括云南南部在内的大陆东南亚向东南的逃逸有关系。本研究将通过对澜沧江上、中、下游河谷代表的植被类型及其植物区系的系统调查,从植物区系发生学和与地质历史事件的结合上来研究澜沧江河谷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分异及其成因,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 分布格局的形成提供参考。

结论摘要:

根据申请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课题按研究计划正常执行, 各项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均已完成和达到。该项目撰写和发表了14篇有关研究论著, 全部标有该项目资助, 其中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篇, SCI论文8篇(依据2014 JCR Science Edition, 影响因子总计: 15.431),出版专著1部。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已对云南澜沧江流域在植被和植物区系上明显分异的上、中、下游河谷,选择各自最为代表的植被类型及其植物区系,进行深入的本底调查,包括群落学样方调查和植物区系采集,获得可靠而全面的本底资料。2基于本底调查资料,已对澜沧江流域河谷地区植被和植物区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明了它们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组成、性质、特征及可能的起源与演化。3 结合相关亲缘地理学和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研究资料及该地区的主要地质事件,揭示了澜沧江上游地区植物区系主要由世界和北温带分布的科和属在晚第三纪喜马拉雅隆升和气候波动下发生迅速的物种生成而演化形成,而澜沧江下游地区随着印度支那地质板块向东南亚的逃逸,热带亚洲成分渗入,演化成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的热带植物区系。还进一步发现,思茅-印度支那地质板块的顺时针旋转直接影响了云南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 并且发现地质历史导致云南南部和热带东南部植物区系分异。我们的研究揭示云南澜沧江流域在植被和植物区系上明显的生物地理分异主要源于地质历史,并非主要是在“澜沧江流域河谷作为亚洲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的基础上,由于气候-生态环境的作用而导致这种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分异。此外, 在研究中新发表了41个植物新种,3个新亚种和3个新变种, 发表一个植物新属。研究还提出了中国南部和东南部22o30′N为生物地理上的中国热带北界。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8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3 会议论文 5 著作 1
朱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