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药对则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元。研究药对的配伍原理对方剂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具有引导价值和点面结合的意义。中药配伍的机理不仅表现在配伍后成分的溶出和不同成分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还应表现在不同成分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整个过程的相互影响。本课题在文献和前期基础上,以附子、白芍药对为模型药,基于与P-gp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两药配伍后体内过程(ADME)的相互影响,从而阐明"一收一散、相反相成"配伍科学内涵,为附子的组方和含附子的类方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配伍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Compatibility;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Paeoniae Radix Alba;ADME;drug-drug interaction
附子-白芍始载于《伤寒论》,是治疗虚寒、痹证引起的各种疼痛常用的药对。附子其性纯阳刚烈,作用迅猛,走而不守,能通达上下,行表彻里,通行十二经脉,为药中之“良将”,被誉为中医治病救命之第一品药。但若应用不当,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引起死亡,古人感慨其为“最有用又最难用”。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和营柔肝,有苦寒之性,又具酸收之性。两药配伍刚柔互用,一阳一阴,一寒一热,一收一散,相反相成。关于两药配伍的机理研究多是从毒性成分的溶出、药理模型来验证,虽然可部分验证或解释其配伍的合理性,但不能完全解释其配伍机制。配伍实际上是药物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药效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整个过程的相互影响。本课题以附子(制川乌)、白芍药对为对象,从合煎溶出、药动学和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等方面研究了白芍(芍药苷)对附子、制川乌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子-白芍合煎时,双酯型和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溶出量基本呈现减少趋势,但苯甲酰乌头碱溶出量却有所增加;附子-白芍配伍后,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体内t1/2、体内滞留时间MRT0-∞延长,AUC减小,提示两药配伍可能延长附子的作用时间,呈现出缓释长效现象;芍药苷能够抑制双酯型乌头碱的肠吸收,但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其抑制吸收的机制可能并不是调控P-gp蛋白作用;芍药苷可以加速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在体内代谢,能减少乌头类双酯生物碱体内脏器蓄积,并加速其在胆汁中的排泄,以及促进其在尿中转化的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而排出体外。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附子-白芍配伍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为附子及其类方和含乌头类生物碱药材的临床安全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研究成果在专业期刊发表了9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SCI,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参加了3次学术会议,发表会议论文4篇。培养了7名硕士研究生,其中4名已经顺利毕业,3名今年即将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