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的损伤机制目前公认的是缺血缺氧性损伤。烧伤后细菌移位造成肠源性感染是烧伤后脓毒血症的重要致病原因。绿脓杆菌表面新型膜受体(OprF)的发现证明这种机会致病菌可以感知宿主免疫功能的变化,逃逸宿主免疫识别。而目前有研究提示绿脓杆菌密度感应系统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改变细胞连接和相应蛋白表达,损伤细胞功能。我们在前期试验研究中发现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感知严重烧伤后小鼠免疫功能变化,逃逸免疫识别。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在严重烧伤后,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逃逸宿主免疫识别,细菌毒力发生相应变化,在肠黏膜表面除了被动地从肠上皮细胞间隙侵入人体循环外,还可以直接攻击肠上皮细胞,造成严重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继缺血缺氧损伤后的"再"损伤。该假说的验证可能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损伤提供新机制,并为严重烧伤早期脏器损伤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Pseudomonas aeruginosa;quorum-sensing system;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burns;
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的损伤机制目前公认的是缺血缺氧性损伤。烧伤后细菌移位造成肠源性感染是烧伤后脓毒血症的重要致病原因。绿脓杆菌表面新型膜受体(OprF)的发现证明这种机会致病菌可以感知宿主免疫功能的变化,逃逸宿主免疫识别。而目前有研究提示绿脓杆菌密度感应系统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改变细胞连接和相应蛋白表达,损伤细胞功能。我们在前期试验研究中发现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感知严重烧伤后小鼠免疫功能变化,逃逸免疫识别。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在严重烧伤后,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逃逸宿主免疫识别,细菌毒力发生相应变化,在肠黏膜表面除了被动地从肠上皮细胞间隙侵入人体循环外,还可以直接攻击肠上皮细胞,造成严重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继缺血缺氧损伤后的“再”损伤。该假说的验证可能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损伤提供新机制,并为严重烧伤早期脏器损伤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发现密度感应系统单缺失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可以减弱小肠上皮细胞活力,破坏其屏障结构并促进其凋亡;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对小肠上皮细胞无明显的破坏作用。密度感应系统健全的菌株对小肠上皮细胞(HR组别)通过Toll/P38受体途径进行二次损伤,而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对小肠上皮损伤不通过Toll/P38受体途径。其具体表现为细菌体外生物膜形成水平降低;毒力分子的定植能力减弱。对小肠上皮细胞的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不明显影响细胞的活力和凋亡的促进,而野生型和单缺失菌株使细胞活力减弱,促进凋亡。对肠上皮的屏障结构影响表现为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对细胞屏障的破坏作用比较微弱,而 野生型和单缺失菌株对ZO-1蛋白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