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白菜晚抽薹基因精细定位及相关性状QTL分析
  • 项目名称:大白菜晚抽薹基因精细定位及相关性状QTL分析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0981
  • 申请代码:C15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王玉刚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未熟抽薹问题是我国春季大白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选育优良的晚抽薹品种,是其稳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控制白菜晚抽薹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只有通过QTL分析,找到与晚抽薹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才能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本研究选用抽薹性状差异极显著的两个大白菜亲本LB和EB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建立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晚抽薹及其相关性状QTL初步定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MAB)技术,构建晚抽薹性状主效QTL近等基因系(QTL-NIL),利用SSR结合SNP标记筛选重组体,对晚抽薹基因进行精细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

结论摘要:

晚抽薹是春结球大白菜最重要农艺性状之一,耐抽薹性是春大白菜的生命,培育适宜春季种植的具有强冬性的耐抽薹品种是解决该问题最为经济可靠的方法。但常规育种进展缓慢,利用精确可靠高效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将会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本项目经过三年试验研究,以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0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并与公共遗传图谱相对应,该图谱由107个SSR标记和54个InDel标记组成,总图距941.1 cM,相邻标记间图距5.84 cM。单个连锁群长度变化以A10连锁群最短,为58.3 cM ,A1连锁群最长,为129.04 cM;标记数以A4连锁群最少,为11个,A09 连锁群最多,为26个;相邻标记间距以A09连锁群最小,为4.13 cM ,以A1连锁群最大,为9.92 cM。以抽薹指数和开花时间两个指标作为抽薹早晚的评价标准,利用F2分离群体2010年春表现型数据和F23家系2010年秋、2011年春表型数据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6个与抽薹早晚相关的QTL,分布在5个连锁群上,其中在A02连锁群上发现11个QTL 位点、A03连锁群上发现2个QTL位点、A06连锁群上发现5个QTL位点、A07连锁群上发现6个QTL位点、A08连锁群上发现2个QTL位点,解释表型变异在2.6%至31.2%之间。检测到的QTL主要聚集在A2连锁群顶端、A6和A7连锁群中下部。其中部分位点为新发现的QTL位点,为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的QTL位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方法,构建了晚抽薹性状主效QTL的近等基因系(QTL-NIL),现已获得BC4F3世代,精细定位正在进行中。除此之外,还对叶裂数性状、种皮颜色性状、种荚长短及心室数性状、春化需要性状进行了初步定位研究,在A10连锁群上定位了1个叶裂数相关的主效QTL,在A9及A7连锁群上各定位了1个与种皮颜色相关的主效QTL。通过本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投稿SCI论文1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2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2 著作 2
王玉刚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