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延拓我们已建立的手征夸克模型以应用于有限温度及密度环境; 推广成功的幺正手征理论方法到J/ψ衰变和ψ'衰变;密切联系国际上的各类强子物理实验和我国BES上J/ψ衰变和ψ'衰变实验,对携带奇异数的强子、强子激发态及强子奇特态的特性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双重子态、5夸克态、正反核子束缚态分别从夸克层次和强子层次进行动力学计算,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并进一步研究其他可能的强子奇特态。把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和BES上的强子物理实验研究相结合,并把BES上的强子物理实验研究与未来CSR上可能的强子物理实验结合起来,以推动我国强子物理实验的进展,深化对强子结构和强相互作用的认识,完善"低能QCD"模型理论和强相互作用理论。
主要成果(1)研究了σ和κ的质量、宽度及它们在重夸克偶素强衰变中的作用。(2)研究了重子结构及不同禁闭势效应。(3)研究和给出了修正后的重夸克偶素色极化度公式。(4)结合BES数据,指出p\bar{p}体系(六夸克体系)仅在13P0道有共振态。(5)研究了\Theta+,指出偶宇称态的质量大于奇宇称态的质量,且均高于实验五夸克态数据。(6)引入了级联衰变机制,研究了重夸克偶素pi\pi衰变,预言了一个b\bar{b}q\bar{q}四夸克态,给出了它的质量、宽度和量子数,统一地解释了目前所有的重夸克偶素的\pi\pi衰变实验数据,并指出在该类衰变中不存在Δn=2规则,该预言已得到不同类型理论计算的支持和最新实验数据的验证。(7)研究了最近新发现的新强子态DS0(2317)及DS1(2460)可能的分子态结构,并预言了对应的非奇异态和BS及对应的非奇异态。还提出BES观测到的X(1576)的K*(892)-\bar{\kappa}结构。(8)利用QCD求和规则研究了轻味夸克的矢量混杂态。(9)提出了CSR具有优势的、可能进行的超核物理研究。共完成论文41篇,已发表37篇。培养博士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