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特定物种的胚胎成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形态学上的变化能够反映了这一演化支系的进化过程。了解一个物种的个体发育过程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理解分类的多样性和生活方式,而且还可以回答关于不同类群间的特征同源性的一些关键争议问题(如胸骨, 半月骨,闭突等)。本项目通过研究中国热河生物群发现的大量中生代鸟类,了解特定支系的个体发育,可以更好的理解目前标本呈现的多样性和他们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每一分支的独特发展轨迹。这些轨迹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鸟类重要特征的出现和演化过程,以及这些特征与现生鸟类和已经灭绝的非鸟恐龙中所具有的相似特征的关系。
个体发育及系统发育分析是生物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且早期的个体发育阶段与系统发育的原始形式相似,二者间有相互交叉之处。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中生代鸟类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关系。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着重在于探索鸟类的最近祖先以及飞行的起源,而对于个体发育的研究则影响着分类学以及系统发育分析中特征的编码。在此课题进行的三年内,本人发表了大量系统发育分析的相关论文,其中一篇荣获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13年度优秀论文称号。同时通过组织学分析与观察,我们在早期鸟类个体发育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确立了早期鸟类性成熟早于骨骼成熟且具备成熟的羽毛类型(如装饰性羽毛)这一与现生鸟类相反的个体发育现象。此外,本人还描述了中生代鸟类的新属种,定义了高级分类单元,从而增加了对中生代鸟类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的认识。此课题进行期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基于单一恐龙类群目前最大标本量的组织学分析和个体发育研究,显示伤齿龙类不具备胸骨结构。此项研究不仅从基于大量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角度革新了恐龙研究,且其结果对于认识鸟类及飞行的起源,以及现生鸟类胸骨对于飞行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