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河西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人工钻孔剖面与天然剖面对比研究,建立季风-西风过渡地带晚第四纪湖泊沉积地层的代表性剖面。确定近3万年以来高湖面、蒸发岩沉积层、风成沙层、洪水等环境事件的形成时代与气候背景,进行湖泊沉积物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与相互校核。将湖泊沉积环境记录与封闭湖泊湖面变化结合起来,并与冰芯、黄土-古土壤序列以及两极地区、北大西洋典型代表之气候曲线对比,解析出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和气候事件,揭示研究区气候变化幅度、环境变迁模式与湖泊晚近快速干涸的原因,为理解气候或环境演变的成因和机制提供新的基础工作与认识,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需水量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河西走廊及其毗邻地区的猪野泽、花海、古居延泽等古湖泊的野外考察和湖泊沉积物粒度、孢粉、磁化率、CaCO3(%)、δ13C、TOC、C、N、S等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实验室分析,初步建立了季风-西风过渡带晚第四纪环境变化过程;根据湖泊沙砾质岸堤年代学资料,确定了猪野泽、古居延泽湖岸变化的时间序列,恢复了湖面波动的过程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量级;利用水量平衡方法复原特征时期古水文参数。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均填补了该区域古湖泊记录的研究空白。该区域MIS3及LGM阶段表现出湖泊扩张特征,前者可能受控于西风带冷湿气候,后者则与太阳辐射导致的夏季风扩张有关;YD事件期间该区域降温幅度达9~11℃,花海湖泊形成了冷期典型沉积物-芒硝,并很好地记录了YD事件的周期结构。早全新世该区域气温开始回暖与东亚季风区记录具有同步性,在季风-西风过渡带中全新世表现为气候适宜期,且与很多东亚季风区的气候记录一致。从中全新世开始,整个区域表现出了干旱化趋势,这可能是亚洲夏季风衰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