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073070
  • 申请代码:G03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范明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江苏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新农村建设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紧缺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赴农村就业意愿较低,实际行动更少,与新农村建设巨大的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反差。本课题从高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现有人才和潜在人才(在校大学生)的角度开展研究,将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到高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系统研究中。首先,对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构建新农村建设关键人才素质模型;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赴农村就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和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再次,建立"高校-农村"人才流动系统模型,使用Dynamo软件进行仿真,挖掘系统良性运行的关键变量和可控变量;最后,提出高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结论摘要:

本课题按原计划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技术路线,紧紧围绕当前新农村建设和高校发展中出现了两个突出矛盾(一是新农村建设中所需与之适应的人才比重明显偏低;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从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服务的角度讲,这两大矛盾直接表现为大学生 “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以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问题为着眼点,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开展研究。首先,针对“用得上”的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关键人才的需求及其素质模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开发的对象和目标;其次,针对“下得去”的问题,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与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使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农村就业;再次,针对“留得住”的问题,建立了“高校-农村”人才流动系统仿真模型,找出了人才流向农村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高校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对高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驱动因素以及对策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原计划发表研究论文8篇,研究报告1份。目前本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SCI检索论文1篇,SCI检索论文5篇,CSSCI检索论文16篇),完成研究报告6份,其中1份正在出版,分别参加了卡特尔召开的“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CONIP2012)”、上海召开的“2010工程教育与教育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11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项目运作期间,共培养研究生6名,其中,毕业博士研究生1名,毕业硕士研究生5名。圆满完成了项目原计划任务。在研究成果应用方面,项目主持人对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011年,以本项目主持人为学科带头人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获得成功。2012年12月15日,江苏大学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项目主持人担任院长。这既是学校为适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战略研究而成立的研究机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本项目团队研究成果的一种认可。同时本项目的部分成果已用于指导江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项目主持人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肖璐的学位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获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并拟申报明年的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8
  • 4
  • 0
  • 0
  • 1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2 著作 1
范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