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渤海西部地区30万平方公里为研究区域,通过采样测定、数据分析、实验室模拟和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手段,研究代表性多环芳烃在该地区的主要来源、含量水平、赋存形态、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界面交换机理、迁移通量、生物积累和人体暴露等区域环境过程。重点探讨多环芳烃在物理-生物界面微环境中的行为和迁移动力学、多环芳烃在各类非均相介质中的赋存形态及其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影响多环芳烃迁移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各类环境因
以约100万平方公里的环渤海西部(北京、天津、河北全境和山东部分)为研究区域,通过多介质采样、室内模拟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了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格局、区域环境过程和主要效应。主要成果包括建立了中国尺度的县级多环芳烃排放清单,揭示了中国多环芳烃排放总量、时空变化规律和谱特征;在通过实测和模拟证明了常规源解析方法忽略迁移过程可能导致偏差的基础上,运用多介质模拟手段,结合现场研究,建立了多介质源解析方法;开发了能同步采集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的被动采样装置,为大尺度区域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在研究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于研究地区各重要介质中的时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导致不同污染物分异特征的主导成因;探讨了植物吸收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主要途径,用模拟实验和现场实测数据证明其进入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途径是叶面吸收;在区域过程和多介质归趋模拟的基础上,探讨了代表性地区人体对多环芳烃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潜在健康风险。本项目发表了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47篇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和8篇本领域最好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