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为国际海运的关键节点,支撑着全球贸易量90%的货物运输,其中,集装箱运输又占70%以上的货值。随着国际经贸易结构调整、离岸贸易的兴起、船舶大型化、集疏运通道的完善、航运联盟的出现、集装箱运输的纵向一体化和新港口的不断建设等内外环境的改变,区域集装箱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港口投资巨大,稍有失误就会带来大量损失。因此,研究区域集装箱港口的竞争策略是港口协调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首先对不同属性、不同航线特征货物的集装箱运输中各参与者的港口选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并利用1990-2010长三角区域港口数据进行实证验证。以此为基础,构建多产品类别的集装箱流在区域港口间分配的网络模型、集装箱港口的非合作竞争策略设计模型和集装箱港口的通道策略设计模型,并实际应用于长三角港口间的竞争分析。研究成果对区域港口规划、港口策略和集疏运通道策略设计、上海国际航与中心政策设计等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
port;hinterland;corridor;Shanghai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luster;
本项目主要研究区域集装箱港口发展过程中,面临腹地相互重叠的情况下,港口间的竞争与合作策略选择问题,包括港口的腹地影响力、港口间竞争与合作模式选择、港口通道策略。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为背景,对港口-腹地间的相互关系,港口群的空间发展变化规律,港口间的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HHI指数和港口演化模型对长三角港口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港口群发展也呈现先集中、后分散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的发展规律与国际其它学者的实证研究基本一致。但在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差异,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和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引起港口集中化、分散化的主要因素。(2)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上海口岸与腹地的货源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口岸的主要货源腹地仍是长江流域,上海对腹地的影响力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上海的腹地呈现出不连续特点,竞争口岸的发展、内陆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上海腹地的最主要因素 (3 ) 对2009-2013年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建设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软环境建设也取得显著成就,但在航运信息要素、航运金融要素、船东等航运主体要素的聚集程度比较低,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上海未来发展路径,可以先通过进一步吸引国内航运要素聚集,进而吸引国外要素聚集。项目的学术成果为(1)出版著作1部(2)在国内期刊发表6篇论文(3)撰写内部研究报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