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盲是眼科占第二位可治疗盲疾病,但是新生血管等高危原因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率高,是手术成功的主要障碍。诱导受体特异性免疫耐受是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键,对于高危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维持有用视力至关重要。髓系抑制细胞是近期受到高度关注来源于骨髓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可摄取抗原并特异性抑制T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受体髓系抑制细胞体外摄取供体角膜抗原,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的髓系抑制细胞,再将该细胞过继转移给同种异体的受体,采用小鼠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探讨受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对穿透性角膜移植片长期存活的影响,并对受体小鼠局部(角膜移植片、虹膜、房水等)和全身免疫学进行特征分析,期望获得有效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手段。通过诱导角膜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机体仍保持对微生物、肿瘤等抗原的正常免疫功能,为眼科学亟待解决的高危角膜移植片长期存活、避免慢性失功能开拓了新的思路。
MDSC;Corneal transplantation;Neovascularization;Rejection;
本课题旨在研究过继转移骨髓来源的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对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本实验成功分离纯化来自正常小鼠,结肠造瘘感染模型小鼠(Cecal ligated and punctured ,CLP)及荷瘤模型小鼠的骨髓MDSC(结肠造瘘感染模型机荷瘤模型由合作单位制作),并分别命名为nMC(Naive myeloid cells), iMDSC(Induced MDSC)及tMDSC (Tumor-bearing MDSC)。分离纯度均高于92%。体外增殖抑制证实nMC对CD4+效应性T细胞无体外抑制功能,而iMDSC及tMDSC具有剂量正相关的CD4+效应性T细胞体外抑制功能。建立小鼠同种异体全层角膜移植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1-4组分别于术后在健眼球后注射PBS 150μl (空白对照组), 5×106 nMCs/150μl, 5×106 iMDSCs/150μl 或 5×106 tMDSCs/150μl。5组及6组在术后及术后7天两次健眼分别球后注射iMDSCs/150μl 或nMCs/150μl。术后每两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角膜片并对角膜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生长进行评分,同时拍照记录,共观察至术后45天。所有照相资料用电子软件处理,自动计算并量化评估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SPSS软件比对不同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nMC组植片存活期及新生血管生长于空白对照组无区别。iMDSC及tMDSC组观察到明显延长的角膜植片存活期(p<0.01),角膜植片的新生血管也明显受到抑制(p<0.01)。 重复过继转移nMC及iMDSC对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及新生血管的长入未见明显影响。术后15天,25天,35天在6组中分别随机抽取2只处死,去术眼角膜行病理检查。HE染色下,iMDSC,iMDSC 2 次注射组及tMDSC组植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少于对照组,nMC组及nMC 2 次注射组。基质纤维排列在iMDSC,iMDSC 2 次注射组也明显整齐。本实验证明了正常小鼠骨髓来源细胞无明显免疫抑制功能,而感染及荷瘤条件下骨髓分离的髓系抑制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性,过继转移至角膜移植小鼠也有效控制小鼠的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及植片的新生血管形成,具有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