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喜马拉雅十字花科葶苈属(Draba)植物分类学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喜马拉雅十字花科葶苈属(Draba)植物分类学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181
  • 申请代码:C02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乐霁培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中国喜马拉雅高山地区是十字花科葶苈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之一,由于研究基础薄弱,该地区葶苈属植物存在不少分类学问题,分类标准不一、界限不清、物种关系混乱,亟需开展全面的分类学修订工作。本项目计划通过文献考证、标本研究以及野外考察工作获取该属各个物种的形态学资料,运用数量分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分类运算单元与相对应种的吻合情况,提出新的分类标准开展分类学修订工作。在进行物种划分时坚持"居群"的概念,在传统分类强调"模式"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居群水平上特征的分析,使得物种的概念或范围更加客观。研究成果有望能澄清当前中国喜马拉雅地区葶苈属植物存在的分类学混乱,查明该地区葶苈属植物的确切种数及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区域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及物种形成机制等基础理论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经典分类学人才,为十字花科分类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论摘要:

葶苈属 (Draba)植物为十字花科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全球约400种,是十字花科最大和最难分类的类群。中国喜马拉雅高山地区是葶苈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之一,由于对这一区域分布种类的研究较为稀缺,其确切的种类组成、各种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它地区分布种类的联系等无从知晓。葶苈属植物多生长在交通不便、难以达到的高山,给标本采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除少数广布种外,绝大部分种类分布狭窄,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小生境中;加之不少种类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小,容易被非该类群专门研究人员混淆,因此以往对葶苈属植物采集较少,标本馆馆藏标本数较少。研究材料的缺乏使得对该属植物开展研究更加困难。我们首先通过野外工作开展了葶苈属植物专项采集工作,项目执行期间共采集了800余号标本及分子材料,结合馆藏标本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澄清了一些分类困难物种的界限;纠正了原有的一些错误鉴定;重新划定了一些物种的分布范围;发现并描述了新种东川葶苈。得出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包含54种葶苈属植物的结论。这与原中英文版植物志的记载相比都有较大的变化。中文版植物志记载的54种葶苈中,有17种或被作为异名处理,或因分布区重划而被排除。而英文版植物志记载的48种葶苈中,有4种不属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因此这一结论比之英文版植物志多了10个种。研究结果以整合入以交付出版的“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十字花科卷中。此外,我们还对十字花科阴山荠族(Yinshanieae)植物开展了研究。结果发现传统定义的阴山荠族不是单系,其范围仅包括4种狭义阴山荠属(Yinshinia)植物。原已被归并入阴山荠属的泡果荠属(Helliella)重新得到确认,其系统位置与阴山荠属相距较远且较为孤立,我们据此提出成立一新的泡果荠族(Hellielleae)。在对标本馆馆藏的十字花科标本进行整理鉴定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份被鉴定为尖果寒原芥(Aphragmus oxycarpus)的标本具有较为独特的形态特征,与典型的尖果寒原芥差别明显。我们通过野外工作采集了分子材料,对寒原芥属植物开展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发现和确认了一寒原芥属植物新种,命名为素功寒原芥(Aphragmus sugongii), 用以纪念昆明植物所老一辈植物分类学家武素功先生。上述成果为十字花科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十字花科自然系统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著作 1
乐霁培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