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无针乌贼曾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由于过度捕捞致使资源严重衰竭,养护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突破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育和养成技术难关,并成功培育出子代苗种,在此基础上,自2007 年以来正式开展曼氏无针乌贼放流工作。曼氏无针乌贼身体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常规物理标记和化学标记均不适用是在其放流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分子标记作为一种新型的放流标记技术,目前在日本等一些国家正逐步开始试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项目利用微卫星标记在亲子鉴定方面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及线粒体标记在母权鉴定中的优势,拟自主开发曼氏无针乌贼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标记,并以此来鉴定曼氏无针乌贼回捕个体与繁殖亲体的亲子关系,初步评估放流效果,为放流评估体系的最终建立提供基础依据。本项目研究成果将在国内开辟一种新型的渔业资源放流标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Sepiella maindroni;multiplication release;molecular marker;microsatellite marker;mitochondrion marker
曼氏无针乌贼曾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由于过度捕捞致使资源严重衰竭,养护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突破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育和养成技术难关,并成功培育出子代苗种,在此基础上,自2007年以来正式开展曼氏无针乌贼放流工作。本项目首次探索了分子标记作为一种新型的放流标志技术评估方法在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我们共采集了曼氏无针乌贼5个野生群体作为代表群体,分别是广东湛江群体、福建宁德群体、浙江温州群体、浙江舟山群体、山东青岛群体,每个群体样本分别为40个左右。 2.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商乌贼和金乌贼线粒体全长序列自主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到了曼氏无针乌贼D-Loop序列;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微卫星富集文库,共得到182条微卫星序列,设计了67对引物,最终得到36个多态性标记,所对应的微卫星序列均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这些位点的等位基因从2到12不等,平均每个位点5.86个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917和0.5993。这些多态标记为曼氏无针乌贼以及乌贼科其他物种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家系亲子鉴定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 3. 对其中9对高度多态的微卫星引物标记上荧光,对曼氏无针乌贼5个群体样本进行了多重PCR扩增,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掌握其种质资源状况,有助于我们筛选遗传多样性高的亲本进行繁育,取其子代进行放流。结果表明,宁德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可以作为繁育亲本。 4. 对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宁德群体进行随机采样,然后活体运输至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乌贼养殖基地暂养、繁育。选取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作为繁殖亲体以进行进一步的人工繁殖;产卵后,将附卵网片(乌贼受精卵约5万粒)和幼苗(1.0-2.0cm胴长的乌贼约4.7万头)运至浙江沿海的舟山东极海域进行增殖放流; 5. 对亲乌贼128头和回捕的528头乌贼根据亲子鉴定原理,利用Cervus3.0软件进行亲子鉴定。结果显示在528头回捕个体中,有12头能从128头候选亲本中找到父母本,也就是说这12头乌贼是我们课题组所放流的。其余未能从候选亲本中找到父母本,为非放流群体,即可理解为野生群体。 取得的成果获得专利4项,其中一项为发明专利;发表论文6篇,其中5篇为SCI期刊论文,1篇为一级学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