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膀胱起搏细胞及其信息通讯功能的针刺调节膀胱兴奋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膀胱起搏细胞及其信息通讯功能的针刺调节膀胱兴奋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761
  • 申请代码:H27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陈跃来
  • 负责人职称: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逼尿肌收缩是膀胱排尿功能的关键,研究发现,引起逼尿肌收缩的主要原因不是其本身,而是膀胱起搏细胞ICC兴奋性及其细胞通讯功能,其功能异常导致不稳定膀胱(USB),进而产生多种排尿障碍性疾病。我们前期研究证实,针刺对USB逼尿肌细胞钙离子通道及其细胞信号转导有调节作用,从而改善USB。针刺对USB的调节仅仅作用于逼尿肌细胞还是通过影响膀胱的起搏细胞功能及其细胞通讯而调节了逼尿肌细胞?本研究拟通过研究膀胱 ICC细胞的结构变化、ICC细胞HCN蛋白的表达及其电生理特性和细胞自发性钙活动,分析膀胱 ICC兴奋性变化;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蛋白免疫印记分析技术等研究膀胱ICC细胞和逼尿肌细胞的细胞通讯功能变化,结合尿动力学技术,动态分析USB的尿动力学特征及ICC细胞兴奋性和细胞通讯变化,分析膀胱动力学变化与起搏细胞兴奋的相关性,揭示针刺调节USB的效应靶点和作用机制。

结论摘要:

目的从针刺对不稳定膀胱(USB)ICC 细胞的结构特点、兴奋性及其细胞通讯功能的调节和膀胱动力学变化的时效性特点,揭示膀胱起搏细胞兴奋性和膀胱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确立针刺调节膀胱功能的效应靶点及作用机理。方法 1.临床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删选出优势电针方法; 2、实验研究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经典的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方法建立USB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后,进行尿动力学及膀胱逼尿肌组织生化指标测定和分析。结果 1、临床研究不同频率(分别为2Hz、30Hz、100Hz)电针均能改善膀胱过度活动患者排尿异常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中频电针(30Hz)对症状的改善有优势效应。 2、实验研究 1).USB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增加,逼尿肌最大压力升高,同时,膀胱ICCs细胞数量增多,HCN通道数量增多,膀胱ICCs细胞HCN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增多,大鼠逼尿肌Cx43蛋白表达量增多,ICCs细胞Ca2+荧光强度及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高,逼尿肌M2、M3及P2X2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β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USB模型成立;2).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改善USB模型大鼠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和不稳定收缩频率,中频电针对USB大鼠尿动力的改善效应有优势;3)、膀胱ICCs细胞数量与HCN蛋白通道数量、储尿期USB收缩频率及逼尿肌最大压力均呈正相关性,电针治疗后随着膀胱ICCs细胞数量、HCN蛋白通道数量的减少,USB收缩频率及逼尿肌最大压力也相应降低。同时,膀胱ICCs细胞Ca2+荧光浓度和胞内游离Ca2+浓度均明显降低,逼尿肌M2、M3及P2X2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4)、电针有效抑制了USB大鼠逼尿肌Cx43蛋白表达,该结果支持缝隙连接蛋白Cx43作为介导针刺调节逼尿肌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路径。结论膀胱ICCs细胞数量增多和兴奋性增强以及逼尿肌Cx43等细胞通讯功能增强导致逼尿肌兴奋性增高,针刺通过调节不稳定膀胱ICCs细胞的兴奋性及其信息通讯功能是其治疗USB的肌源性作用机制之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8
  • 0
  • 6
  • 0
相关项目
陈跃来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