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快速城镇化地区社会结构的灾变过程研究- - 以三峡库区为例
  • 项目名称:快速城镇化地区社会结构的灾变过程研究- - 以三峡库区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108478
  • 申请代码:E08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黄勇
  • 依托单位:重庆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快速城镇化诱发的无序建设、环境恶化等次生灾变问题已为众人所知,并成为当前城乡规划研究学术热点。但快速城镇化引致的社会结构灾变现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此,拟以三峡库区为靶区,切入城乡规划工程技术学科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交叉领域,采用社会网络模型、地理空间信息图谱等分析方法,在UCINET、GRADAP、ArcGIS等软件环境中,揭示快速城镇化地域社会结构的灾变过程(发生原理、驱动机制和运行规律);并提出基于AHP模糊分析平台的诊断及预警评价体系。其创新性在于以快速城镇化为纽带链结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两大系统,合二为一地研究特定地域人工次生灾变过程,提高城乡规划理论和实践工作的科学性。这些工作是对中国城镇化这一世界重大事件的学术回应,也顺应了全球环境变迁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倾向,以及人文学科萌发的技术流趋势。

结论摘要:

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灾变过程”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典型城镇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跟踪研究、社会网络建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完成了项目立项申请及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定的研究拓展工作。主要科技创新在四个方面。 1、提出了三峡库区社会结构灾变的“时空结构化”原理。实证研究提出,三峡库区在移民迁建过程中,出现了结构失范、阶层异化和个体贫困等社会结构灾变现象。为此,移民城镇的物质环境本身分化出虚实二重性,物质实体环境中自然的时空格局承担移民安置功能,社会制度环境中人工虚拟的时空属性则承担社会补偿功能,两者相互分离又结构化为一体,保障移民迁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2、讨论了社会结构灾变“时空结构化”原理在城乡建设领域的驱动机制,提出了城镇形态蔓延的“地形阻隔”动力学过程。对库区20个典型城镇的跟踪研究显示,山地城镇形态蔓延会受到山地地表结构的水平切割、垂直限定和综合引导等“地形阻隔”规律的作用。并建立了山地城镇形态的动力学类型划分。进一步明确了自然山水环境在山地城镇形态蔓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挖掘了山地城镇形态的运动规律 3、提出了城镇物质形态的社会网络模型与评价预警标识体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三峡库区城镇公共空间和电力基础设施的网络模型,进行了网络模型拓扑结构的比较分析以及网络灾变的诊断评价标识体系构建。为城镇形态传统的空间形态评价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4、选取西南山地教育设施作为典型案例,研究了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规划设计方法。主要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各类科技奖励3项,公开发表论文10篇、录用2篇,其中SCI/EI检索5篇、一级学会期刊论文1篇,他引50余次,合著1部、教材1部,主编地方标准1部(重庆市公共空间规划导则),在编1部(重庆市传统风貌区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参与1部(重庆市居住用地规划规范),完成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工程实践4项。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研究人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分解任务1项。培养硕士1名,培养高级职称2人、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研究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16人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1
  • 0
  • 18
  • 2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4 会议论文 4 著作 1
黄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