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风地区,500m以上高度的超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是结构设计的控制性问题。研究表明,风荷载尤其是横风向荷载的机理十分复杂,它是包括尾流激励、横风向紊流激励及气弹激励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动阻尼特性是影响结构风振估计精准度的重要因素。对于此类建筑,采用空气动力学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建筑外形)和阻尼器措施是通常是超高层建筑抗风控制的两大类方法。但在我国由于超限审查等原因,加阻尼器的方法往往难于直接应用在具体的工程实践,故空气动力学措施愈显重要,但目前针对此类建筑特点的相关研究依然偏少,缺乏开展系统性的机理研究,难以获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提出本研究项目,进一步深入研究复杂超高层建筑抗风研究中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重要基础科学问题,通过研究提出空气动力学抗风的指导性原则、给出一类典型结构外形超高层建筑的气动阻尼特性,为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乃至"空中城市"的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tall building;wind tunnel test;wind induced response;aerodynamic damping;aerodynamic strategy
在基金项目(51078146)支持下对超高层建筑风效应的若干关键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研究包括以下方面1). 在边界层风洞中对正方形平面沿高度方向逐渐收缩的楔形外形超高层建筑进行一系列细致的风洞试验,分析其气动荷载和峰值响应特征,研究切角以及局部气动措施(LAS)对结构气动荷载和响应的影响;2). 在对广州西塔(GWT)、深圳京基100(KK100)和天津高银117大楼(TJ 117)的气动荷载特性进行细致对比的基础上,采用LAS对其风振响应和风致荷载进行控制并与调制阻尼器(TMD)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3). 对KK100实施了系列的全气动弹性模型试验,识别该建筑的气动阻尼特性,进行了基于TMD的风振控制试验;4). 完成另外3栋超高层建筑天津周大福滨海中心(530m)、华润深圳湾总部大楼(高400m)和长沙天空之城(838m)的风洞试验研究。项目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大量的风洞试验和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气动抗风措施的减振机理,总结出LAS的局限性和适应性,明确影响超高建筑横风效应的外形因素,推荐采取LAS位置的取值建议;发现采用LAS在GWT上可以得到接近TMD方法的减振效果,相比TMD实施所需要的高成本,LAS是一种较为为经济易行的方法。此外,提出一种基于谐波激励法(HEM)的超大结构在多TMD在风作用响应的快速算法;研制可用于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试验的数字化气弹天平(DAEB),它具有模型结构阻尼和刚度数字化可控、结构质量配置简单等创新点。DAEB已初步用于天空之城的气动弹性试验。 迄今为止发表论文8篇,2篇论文已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