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开挖卸荷对坑底桩基受力特性的影响是一个正在引起岩土工程界高度关注的课题。桩基础设置一般先于基坑开挖,桩周土体的卸荷回弹会影响坑底桩的受力与承载特性,甚至危及地下结构与桩基的安全,开挖过程中抽水降压及后期水头恢复使桩基受力更为复杂,给地基基础、支护体系、工程结构甚至周边岩土工程环境带来未知风险。研究深开挖卸荷对桩基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深入认识与评估坑底桩的性能和安全,并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项目首先通过考虑土体卸荷、桩被动受力与孔隙水压力的接触面试验,结合颗粒流模拟分析深开挖卸荷中的桩土界面特性及其细观特征,并将接触面本构应用于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细致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卸荷过程中桩基受力特性的细观机理,结合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揭示土体卸荷、降水及恢复水位过程中桩基承载性能的响应规律;给出开挖卸荷后桩基受力与承载宏观特性的基本规律,为地下空间开发中涉及的工程桩分析、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interface behavior;bearing performance;model test;unloading;pore pressure
深基坑开挖卸荷和降排水的耦合作用使得地层土体受力状态复杂,并影响桩基础等地下结构的受力变形与承载性能,给地基基础、支护体系、工程结构甚至周边岩土工程环境带来未知风险,甚至可能危及地下结构与桩基的安全。研究深开挖卸荷对桩基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深入认识与评估坑底桩的性能和安全,并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项目综合室内实验、数值分析和现场测试等方法,以复杂受力条件下桩土界面力学特性为切入点,研究了桩周土体深开挖卸荷影响下桩基受力变形特性和承载机理。 首先研制了一套桩土界面三轴模拟试验系统,实现对土体卸荷应力状态、桩土界面剪切加载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等特征的有效控制,可观测接触面剪切过程中桩土相对位移和土样分层变形,克服了现有试验方法的不足。利用该三轴接触面试验仪,测试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桩土界面行为,结合数值分析探讨了不同应力路径和应力状态下的桩土接触面特性,并尝试采用基于桥域耦合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桩土界面受力的细观机理。 通过模型试验测试了卸荷条件下桩基承载性能和卸荷过程中桩身受力变形,比较模型试验和三轴接触面试验结果,讨论了不同应力水平下桩土界面行为的异同,弥补常规重力场下小尺度模型试验的不足。在模型试验反分析验证的基础上,采用考虑桩土界面特性的数值方法研究开挖卸荷影响下单桩承载力和桩基受力变形性态。针对深基坑降水开挖过程,提出了基于抽水量控制的瞬态分析方法和基于水位控制的稳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及地层变形特性,分析降水与开挖耦合作用下的坑底桩基响应规律。 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分析,系统研究了深基坑地基加固处理和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周边土体响应机制,确定了深基坑开挖前桩周地层的受力性态。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数值和解析手段,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桩基和地下结构的受力变形分析,讨论了土-结构界面特性、地下水降水渗流等对桩基础和地下结构的影响规律。总结基本规律后提出了简化分析方法,应用于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东西通道、上海中心大厦、世纪大都会等工程,优化了基坑和基础的设计施工方案,确保了工程安全。 本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7篇),并有3篇SCI论文录用待刊,共授权发明专利3项,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均已公开)。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励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