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是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极为重要的基本要素,是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又是人们了解较少、研究相对薄弱与滞后的一个领域,其理论和研究方法均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本项目将以世界受胁物种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GPS技术、无线电遥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以及野外直接观察和样方法等研究方法对其扩散距离与模式、个体在栖息地斑块内和斑块间的扩散规律、栖息
扩散是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极为重要的基本要素。本项目以世界受胁物种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GPS 技术、无线电遥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以及野外直接观察和样方法等研究方法对其扩散距离与模式、个体在栖息地斑块内和斑块间的扩散规律、栖息地斑块空间格局和各种景观与栖息地因子对扩散的影响,以及适用于雉类扩散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斑块的面积、斑块的隔离程度、斑块内乔木层植被盖度和干扰度等景观因子对白颈长尾雉栖息地斑块占有及其相对种群密度有着显著性的影响;概率函数集合种群模型预测开化县境内的白颈长尾雉种群可以长期续存;白颈长尾雉在春季和冬季均存在明显的扩散过程,并对其运动路线存在选择性,不同季节影响扩散活动的因子存在差异;白颈长尾雉月活动区大小、日平均活动距离和主要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5个种群中,贵州种群在单位型多态和基因流水平上与其它种群有显著差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筛选出10对微卫星引物和8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提出了基于集合种群原理与图形学原理的扩散距离估算模型和片段化栖息地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