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构筑新型的表面组装聚电解质(PE)多层膜的介孔二氧化硅(MS)微球基微反应器。采用复盐焙烧扩孔方法使孔径在3-50nm之间可调。对直径为1-2微米、孔径为3-10nm吸附Zn2+或Cd2+的MS微球,利用PE膜允许S2-、Se2-穿透,进入孔道原位反应合成半导体量子点,同时阻止微球内产物的流失,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研究微观混合、热质传递和限域反应过程与机理。通过改变孔道大小,调节量子点尺寸和发射荧光的波长。用孔径为20-40nm的MS微球负载酶,提高酶含量。同时利用蛋白(如细胞色素C和肌红蛋白)的分子量都小于胰蛋白酶的特点,采用不同的PE膜或其组装层数以及pH值来调节膜的渗透性,从而设计出合适的PE多层膜,使蛋白及分解产物能穿透PE多层膜,而胰蛋白酶保留在PE包封的微反应器内,构建成具有连续反应能力的活性酶反应器。研究微反应器中扩散及限域反应特征,以及PE多层膜的选择扩散机制。
mesoporous microspheres;polyelectrolye multilayers;confine reaction;nanoparticles;multifunctional microspheres
单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MS)微球具有均匀的孔道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和连续可调的孔径,是理想的负载各种纳米材料的主体材料。本课题以十六胺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以其为主体材料,通过表面组装聚电解质(PE)多层膜,设计构筑了新型的微反应器。利用介孔孔道限域反应,以及PE膜的半渗透性(允许离子穿透,阻止产物流失),在其孔道内合成了多种纳米颗粒,通过组分和结构设计,制备了多种功能的主/客体复合微球,以及除去模板得到纳米颗粒或反相介孔微球。研究成果对阐明限域反应机理,开发先进的功能材料有指导意义。本课题重点开展了下列研究(1)研究了可调孔尺寸的单分散MS微球的制备,实现了微球孔径从3.2-46.8 nm的可控;(2)探讨了纳米颗粒和酶在介孔内的组装,并将组装后的复合微球用于构建生物传感器,所得到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较低的检测限、迅速的响应、较宽的检测范围、较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3)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和荧光碳点等纳米粒子在介孔中的限域生长,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而得到的碳点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荧光稳定性好、波长依赖以及上转换荧光等性能,在生物标记、疾病监测和药物输送等生物和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并以MS微球为硬模板设计和制备了金属氧化物反相功能微球,根据第二相的组分和结构,可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形貌规整、孔径均匀的金属氧化物微球,如得到的介孔Y2O3:Er微球具有上转换荧光性能,可用Au纳米颗粒来增强,以及比表面积大的介孔Co3O4微球有利于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电子传导率的提高、锂离子的传输路径的缩短及其嵌入/脱出,且可以缓冲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收缩;(5)以及通过对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微球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硅(SiO2),形成Fe3O4@SiO2复合微球,然后组装上PE多层膜,利用PE多层膜的半渗透性在复合微球表层限域合成了贵金属纳米颗粒、构建了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微球,考察了不同功能的复合微球在高效催化、拉曼增强效应、选择吸附与选择光催化、磁取向各向异性导电膜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