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群及环境背景研究
  • 项目名称: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群及环境背景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0902003
  • 申请代码:D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杨兴莲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贵州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海绵动物(sponges)又称多孔动物(Porifera),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简单的后生动物。它的出现是单细胞向多细胞动物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海绵动物特征的造型和发育方式对研究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贵州早寒武世的牛蹄塘生物群和中寒武世的凯里生物群中均保存有精美、丰富的海绵动物化石,是研究寒武纪海绵动物爆发和辐射的重要窗口。海绵动物是这两个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前者的海绵动物组成上约占整个生物群的50-80%。但牛蹄塘生物群中大部分属种尚未系统研究,凯里生物群中的海绵动物基本没有研究。因此,本项目选择贵州寒武纪不同时期、不同相区的海绵动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便弄清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组成特征及古环境背景,为探讨全球海绵动物的演化特征及趋势提供材料及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群及环境背景研究项目顺利结题,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该项目全面地揭示了贵州寒武纪不同时期、不同相区的海绵动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组成特征及环境背景,为探讨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问题提供了依据。测制剖面10条,采集化石、地化标本等2000多件。发表专著1部,论文11篇,其中SCI和EI收录2篇,核心期刊6篇(项目负责人的其中1篇论文被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评为“优秀青年论文”),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3篇。研究主要学术进展1)贵州深水区海绵动物群的新发现使贵州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早期后生生物群的研究基地。2)牛蹄塘生物群是弱水动力作用下缓慢沉积的原地埋藏群落。3)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曾有过多次充氧事件,水体氧化时间的长短以及底层水氧化-还原界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物组合。4)凯里生物群的海绵动物共7属,其组成具有澄江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过渡色彩。5)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组成的差异性,其分异度和演变过程受到水体深度的制约。6)清虚洞组首次发现的Ovatoryctocara sp.可能是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的祖先种,为国际寒武系第3 统底界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信息。7)界线附近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可作为在缺失定义寒武系第2统和第3统界线的FAD分子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地区的一个潜在可靠的划分依据。8)高家山生物群的繁盛与有机碳埋藏的光合固碳作用关系密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日本名古屋大学Tatsuo Oji教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参加中德合作项目并接待德国同行专家。主办了1次国际会议,参加了2次国际会议和5次国内学术会议及活动,访问了美国、捷克和日本,提高了研究水平。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硕士生各2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博物馆提供标本和技术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3
  • 0
  • 0
  • 1
相关项目
杨兴莲的项目